第rb08版:丰州滩 上一版   
下一篇

美丽富饶的清水河

贺广生 摄

■高锦

这里,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城”“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它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

当您沿大准铁路、荣乌高速、准兴高速、109、209国道多个入口,驶入内蒙古境内,您就被这里四通八达的交通,遍地绿树成荫,山头绿色环绕,农民安居乐业,空气清新怡人,河水清澈透明的环境所吸引。

这里,所辖4镇4乡1工业园区,有103个行政村、8个社区、798个自然村。县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

清水河县因境内有河流而得名。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忻州市偏关县毗邻;西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依古力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接壤。

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绘就出一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

据2022年统计,全县各类林木保存面积已达131.1万亩,森林覆盖率31.01%,草地面积173.7万亩,草地覆盖率41.09%。

清水河这条经过历史沧桑,地质演变、地理地形变故,人文环境变化的河流,在许多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里,就有清水河的详细介绍,不过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宁川水。还有定边河、通桥河、大清河、汤溪河都是它曾经美丽的乳名。

有关清水河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说的是清朝康熙皇帝一次来塞上微服私访,途经大境门外,旅途劳累,一时口渴难忍,忽见路旁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透明,情急之下便来到河边,以手捧水痛饮,水入口中,无比清凉,于是龙心大悦。遂问随行人员此河名称,大家无言以对,于是,康熙皇帝便说,既然这条小河还没有名称,那就叫清水河吧!从此,清水河的名字便越传越远,源远流长。

据考古学家考究和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逐步形成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社会人文环境。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

清水河流由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大咀沟(现大兴窑村)发源,流入县境十七坡、朱毛槽、三岔河逶迤一百五十华里至裕民庄后改为裕兴盛(今城关镇缸房沟村)入浑河汇归黄河,河水属细流,在境内东西环绕十有三道形若玉带,终年清流不断不涸。

清水河县属山地丘陵地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人文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清水河县境内有天然险峻的黄河峡谷、自然形成的杨家川大峡谷、保存较好的明代长城、距今700余年的黑矾沟古瓷窑遗址群、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草原、林木覆盖率达60%的生态景观、创建于抗战初期的全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以及黄土高原特有的窑洞民居、民俗文化等。

清水河县有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中国最美乡村之一,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国家级的地质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着“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不过老牛湾”的美誉。

这里是长城、黄河的交汇之处,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内涵,鬼斧神工削劈的百里峡谷,是大自然精凿的景观,地质科学内涵深厚,是地质遗迹景观的天然博物馆,同时也是黄土文化、黄河文化和窑洞民俗文化融汇于一体的特色地质景区。

清水河县老牛湾旅游区不仅自然风光迷人,更蕴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古码头、古栈道、古商道让老牛湾尽显黄河文化古韵。骡驮轿婚礼、踢鼓子秧歌、抿豆面、古瓷窑、布艺、剪纸、面塑、泥塑、瓷艺、米醋、果丹皮、山楂制作技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老牛湾黄河民俗文化魅力。

清水河县的海红果、小香米、石磨豆腐、黄米糕、黄河鱼、清水河炖羊肉、洞穴蘑菇、有机玉米、莜面、粉饸饹、酸捞饭、米窝窝、米画儿、荞面疙团儿、擀豆面等健康绿色农家食品闻名中外。

再从老牛湾沿明长城一路向东,走到与山西省毗邻的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它位于明长城脚下,是清水河、偏关、平鲁三县的交汇处,是革命圣地延安昔日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重要通道,是晋西北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老牛坡党支部是抗战时期内蒙、山西两地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是晋绥边区红色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革命斗争发展的一面旗帜。

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有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复原)、党支部展馆、红色文化广场、长城文化展馆、四公主德政碑广场、北堡村抗战遗址、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等区域,并被评为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

国家2A级景区泉寿湾,山峰奇特、泉水长寿、花卉繁多。重点打造集民风、民俗、乡村、农业、休闲、养生、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景区。

摇铃沟生态旅游区,杨、榆、柳、松、柏、杏、果乔木与沙棘、柠条等灌木成林,交叉相依,各种野生动物在林中时有出没。

全县著名的山峰有:盘山、玉屏山、金盖山、八儿山、银滚山、火石山、青龙洞山、馒头山、芦草山、紫金山,分别独树一帜、各有特色、优势互补。

全县几大煤矿、建材水泥、粮油产供销一体化支柱产业生意兴隆、宾客如云,产品远销国内外。十七沟、前窑子煤炭物流园区现代化设备优质高效,拉动县域经济,为全县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现代化标志建筑文体综合大楼、地质公园博物馆南北遥相呼应,劳动公园、文体广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融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

这里曾有著名的八大名胜,即:一有石塔:窑沟乡下城湾村东塔梁山巅塔高11米,塔身直径6米,建造古朴典雅,凿技掏眼穿孔,造型独具一格。二有圣泉寺:位于小庙子村中,距县城西2.5公里,屡经风霜,原有建筑面貌全无,唯有清泉如故,不失昔日清泉沸涌之说。三有雷音寺:位于喇嘛湾镇榆树湾村边雷音山上,滨临黄河,距县城西南35公里,据考石佛凿于北魏,寺庙约建清代,现原建筑无存,佛像残缺,唯有黄河水奔流如故,后人根据考古分析,新建仿古寺庙一座,建立山巅之上,有续昔日神奇传说。四有伏龙寺:位于老牛湾镇水门塔村,距县城西南62公里,自古有伏龙卧虎之说,故为此庙立名为伏龙寺。五有圣水洞;位于韭菜庄乡狮子塔村前河湾,距县城东40公里,旧有一石洞,原为枯洞,相传有一年忽清泉外流,随有‘圣水洞’‘神水沟’之称至今。六有四公主花园;遗址位于城关镇永安街花园巷往里走路东200米处。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玄烨的第六个女儿恪靖公主暂居清水河。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恪靖公主移居归化城(呼和浩特)后,从此人去园空。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时代的变故,原有的建筑和四公主德政碑已无遗存,以公主命名的花园巷至今沿用。七有石壁石洞:距县城西北15公里处,浑河西岸有一峭壁,于五良太乡厂汉沟村对峙。八有观风亭: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秋,陈伯驺所建。在原县府前而建,今旧迹无存。

美丽八景终生难忘,一景玉屏叠嶂:今县城南八里,平顶山方圆一公里,崇岩叠岫,岚翠青葱,诸峰罗列,有如玉屏障焉。二景金盖曾峦:在厅署后,一名称真武山(今银滚山)弧风危耸,峻岭嵯峨,重叠旋绕,俨同华盖,故以名之。三景清水银波:正南平顶山下,清波细流曲折潆洄,终年长流不涸,严冬亦不结冰。四景浑河激涨:在西北三十里石壁汛,河流湍急。入夏盛涨巨浪奔腾,洪涛汹涌,十分壮观。五景榆湾渔唱;在西北七十里榆树湾村岸临黄河,常清明以前,河水初泮,鲤鱼肥美拔刺于浑波激浪之中,渔人鼓枻联舟,渔歌互答。六景雉堞鸡鸣:在街中北传闻为蒙古旧城基址。天将晓时,忽见城垣一区雉堞参差,内有金鸡唱晓,则群鸡皆鸣,日出乃止。七景小庙圣泉:在西阁外五里小庙子村圣泉寺。有清泉一股,由原雕像座下流出,其色清碧,其味甘洌,四时不涸,可疗痼疾。八景雷音古佛:在西南七十里榆树湾雷音寺内,其高数仞,石像庄严。

清水河美丽富饶,清水河历史悠久,清水河人杰地灵,清水河古迹遍地,清水河非遗聚集,清水河民风淳朴,清水河热情好客,清水河生态宜居。欢迎各位朋友来见证清水河的生机与活力,领略清水河大自然的美丽,饱尝清水河独特的美食,体验清水河淳朴的民风民俗!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