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赛罕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坐窗口 走流程 跟执法

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赛罕区将“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作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打通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有效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沉浸式”体验审批服务,发现痛点堵点。赛罕区21家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采取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以办事群众身份“走流程”,以陪同人员身份“跟随办”等方式,共进行了29次“一把手走流程”体验,线下体验咨询引导、办事秩序、首问负责等环节;线上体验模块设置、注册登录、明细填写等要素,看是否存在办事不便、效率不高等问题,规范了116个行政审批事项告知单,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次性告知不清”的问题。根据企业或群众预约业务,全流程参与受理审批服务事项,重点体验要件数量、办理环节和网上办理等环节要素,看是否达到最优化,有无提升空间。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局长陈雪婷以办事人员身份在城管业务“坐窗口”,发现审批过程中存在部分要件名称直接套用法律法规原文、未予以详细说明,导致群众提交材料五花八门、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陈雪婷重新梳理编写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的材料清单,对不同性质的演出所需材料加以区分并作出详细说明,对一次性告知单、委托书、批复文件等统一模板,确保审批更快捷,内部管理更有序。“全流程”跟进执法行动,严格程序标准。全区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一把手”以一线执法人员身份参与“跟执法”活动,随机选取执法活动进行体验,重点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运用以及执法方式、执法态度、执法公正性等环节要素进行体验式督导和针对性研究,对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参与一次执法案件处理,对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调查取证、笔录制作等全流程环节进行体验,对进一步规范调查取证、裁量决定、执行监督等执法程序提出意见建议和优化提升举措。参与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检查执法主体、事实证据、适用依据和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检查立案审批、调查取证、送达执行等环节是否规范,以执法痕迹倒查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赛罕区司法局局长赵焱到行政复议代办点全流程跟进弓某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导致欧深公司权益受损案件,参与办案人员集体讨论、法律顾问审查环节,并召开案件研讨分析会,与相关执法单位研讨交流复议案件中发现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执法程序等方面问题,全面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质效。

“闭环式”做好“后半篇文章”,提升行政效能。赛罕区参与“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的职能部门结合职能职责认真查堵点、深入摸需求、广泛听意见,针对每次参与活动发现的问题或工作需求,及时形成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和解决措施清单,并报牵头部门备案。对发现的问题或相关需求,能够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及时回应;不能立行立改的,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具体对策措施及完成时限,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需求得到有效回应。各相关单位定期对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群众反复投诉的问题以及容易反弹的问题,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有效巩固活动成果。区政府办督查室适时对“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营商环境工作考核。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