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为老餐厅” 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

●本报记者 杨彩霞

临近中午,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民政社区为老餐厅便热闹起来。餐厅负责人刘少辉忙着备菜、打包。记者看到,和其他餐厅打包的器皿不同,这里用的是老式盒饭。餐厅里也不时有外卖人员拎着刚包装好的老盒饭匆匆离去。

“我们餐厅成立快两年了,以前主要是售卖烧麦和份饭,后来有些老年人说分开装凉得快,于是就推出了老盒饭包装,保温而且携带也方便,我们还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配送服务。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份老盒饭,从餐厅的厨房出发,最终抵达老人们的手里,传递的不只是温饱,更是我们暖心的服务。” 刘少辉介绍说。

同民政社区为老餐厅一样,刚成立不久的赛罕区长乐宫社区餐厅也是赛罕区建设的为老餐厅之一。

中午12时左右,前来用餐的老人越来越多。“餐厅开了以后,对我们老年人还是挺方便的,饭菜也可口,希望餐厅以后越办越好。”刚结束用餐的社区居民王明昌说。

长乐宫社区餐厅负责人魏小平是十几年的老厨师,对餐饮了如指掌。“我们的菜品都是厨师现做,因为餐厅刚开业不久,在后续菜品筛选时我们会采纳专业营养师和老年人的意见,不仅要让老人吃得开心,更要让他们吃得健康。”魏小平还提到,后续他们将会推出“80岁老人8元餐”,辖区内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只需花费8元就可以享用一餐美食。

如今,利用现有场地打造为老餐厅,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用餐场所,更为老年人带去便利和关爱。目前,赛罕区共建设为老餐厅36家,平均每月就餐人数为3万余人。为提升辖区老年人就餐率,餐厅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老年人用餐体验、口味偏向、改进方向等信息,在采纳意见与营养均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菜谱与制作方式,同时推出预定服务与半成品销售,受到辖区老年人一致好评。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为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赛罕区不断推进“社区+为老餐厅”助餐养老服务,鼓励更多优质餐饮走进社区,吸引优质餐饮加入助餐养老服务行列,汇聚多元爱心力量,让更多的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