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人造智能角膜也可以具有感觉能力

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徐文涛团队设计并概念验证了一种具有感觉的人造智能角膜,让人造角膜距离人类原生角膜更近了一步。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角膜是眼睛的“镜头”,据统计,全球约有上千万人因角膜疾病失明,而角膜移植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角膜供体有限,许多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只能在黑暗里等待。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的Boston型和MICOF型等多种类型的人造角膜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这些人造角膜可以承担人类原生角膜的保护和光折射等功能,但不具备触觉感知能力,无法实现角膜反射。因此,开发具有感觉的人造智能角膜,对解决角膜供体紧缺、治疗角膜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徐文涛教授介绍,其团队已经将人造智能角膜装备于机器人进行概念验证,它不仅可以模仿眼轮匝肌的收缩,像人类原生角膜一样具有保护、触觉感知和光折射功能,并且拓展了光感知和环境交互能力,为眼睛在光强度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提供了额外的自适应保护,比传统人造角膜更加智能。

(据《中国妇女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