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王晶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同时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和时代的宽广视野,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使用“全过程的民主”这一概念。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第四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使得全过程民主纳入法治进程。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提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正式提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思想的深刻把握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民主思想,一是要明确民主的真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同时通过总结巴黎公社治理经验,得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真正意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二是要用制度来确保人民民主。 《共产党宣言》 明确宣告:“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列宁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争取一个最能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权利”的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为了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念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了一套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共同构成的完整的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同时,还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相互支撑的具体运行机制。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 “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民本理念把民意作为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性要素,强调治国理政者务求使民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民本思想决定了执政者对民生的重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立民主的必要条件。学者王浦劬指出,社会民生的实现, 重要途径之一在于治理民主的实现,而治理民主的运行,又恰恰是社会民生触发促成和推进的,并且最终落实为社会民生的实现。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毛泽东在分析旧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矛盾时深刻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因此,中国民主革命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1949 年,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根本政治和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正式走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建设初步迈上了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通过不断完善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把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全过程、全方位地落到实处,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西方民主的克服和超越

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所谓“民主化”浪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味模仿西方的过程中几乎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用事实证明了西方民主并不具有所谓的普世性。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逐利性也不可能培育出真的民主。首先,西方选举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西方选举民主就是为了维护和保证资本家的根本利益。表现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实现了资本的经济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其次,作为非资本家的大多数民众,只有几年一度的所谓普选权,但是所选择的候选人无一不是资本家的代言人,无论谁当选,都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各国国情不同,应该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最大多数大要求的民主政治道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系内,人民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参与者,也是民主制度本身的创设者,是民主建设与民主运行的依靠力量,更是民主政治本身的目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现代化方面所表现出的赶超优势,不可能仅仅取决于少数精英,而必然建立在最广大人民的制度认同和广泛政治参与的基础上。

(据《内蒙古日报》)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