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青城好人榜”评选活动评出了2023年11月、12月“青城好人榜”。
入选好人有:爱心面摊暖身又暖心,极尽微薄之力帮扶困难人群的李春明;连续7年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5000余小时的段辛星;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生命种子”的穆圣杰;抚养弃婴13年,竭尽所能赚钱为“孙女”治病的郝长命;危机时刻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挽救身陷沼泽群众的吴昱阳;61个日夜采取管制分流,确保高速公路畅通无阻的张国政;创造性提出无菌生产相关措施,发酵设备维修维护的全能型人才畅美乐;多方查询助力亲人团聚,圆了百姓“寻亲梦”的基层民警冯换军;查真情、办实事,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残联专委白博、吴智;关键时刻开辟绿色通道,极限5分钟为患病儿童带来生的希望的杜宇;偶遇火情奋力扑救,保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周雪峰、程昊天;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孩子们编制音乐梦想的教师何庆;30余年照护恩师,视老师如父母般孝顺的张勇;精医厚德,诚信博爱,凡事患者优先的口腔医生石文勇;餐馆闭店挨个退钱,诚信经营获点赞的杜一伟。
一、助人为乐
2023年的9月,李春明在德顺源(内蒙古医院店)饭店门口支起爱心面摊位,在这里,凡是有需求的人都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免费吃面。李春明说,每天都有一些环卫工人、在医院住院的困难人群和在附近小区居住的孤寡老人来吃面。这些人中,最年长的是一位92岁的高龄老人,他是爱心面摊位的常客。
短短两个多月,发生了很多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其中一件是他在做面时不小心伤了手,来吃面的大妈、大爷看到后回家亲自做了一个更加方便安全的工具,这让他的内心感到非常温暖。还有从西安来呼和浩特旅游的两位老人偶然间路过饭店,对爱心面摊位提供免费面的行为连连赞叹,这让作为呼和浩特市民的李春明感到非常骄傲自豪。他说:“只要饭店在面摊就在,这一碗面对改变大家的生活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只要在那一瞬间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就足够了。”
2015年,段辛星作为呼和浩特供电公司金桥分公司的一名内勤,她一直在党员先锋岗窗口工作,负责电费收缴、政策宣传等工作。2020年她被单位评为优秀客户代表,并被通报奖励。
2017年,段辛星加入芸公益协会,担任宣传委员。2020年她被推选为内蒙古芸公益协会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协会参与线上公益活动捐款捐物和现场互动的志愿者人数达数万人,筹集到的现金善款和物资总价值300多万元。近7年时间,段辛星组织并参加各类公益活动70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她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多小时。2018年6月,段辛星报名加入呼和浩特市禁毒宣讲团,在五年的时间里,段辛星组织参与禁毒活动近百场,受众人数20多万。几年来,段辛星还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了300多场公益活动,全家人志愿服务时长1500多小时。
在平时生活中穆圣杰积极向上、乐于助人。2017年升入大学后,除了认真学习,他还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2年10月13日,穆圣杰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初筛成功他很激动,毫不犹豫答复可以捐献。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需要经常出差,但他依然坚持捐献,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克服困难,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完成捐献的各个环节,最终确定在呼和浩特市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2023年9月28日,在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穆圣杰顺利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38毫升,无偿捐献给饱受疾病困扰的陌生人,为患者送去宝贵的“生命种子”,给他以新生的希望,为生命续航。穆圣杰成为全区第158例、呼和浩特市第1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0年的一天,时年58岁的武川县哈乐镇村民郝长命领养了一名弃婴并取名“恩惠”。随着孩子的成长,郝长命和老伴发现孩子身体患有疾病,孩子在1岁时被查出患有2级智力残疾,佝偻病、多动症,2岁时又被确诊查出先天性心脏病。但他们没有放弃给恩惠治疗疾病,在长达13年的治疗时间里,老两口克服了各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孩子治疗。2018年9月,郝长命夫妇决定将恩惠送到内蒙古残联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为了陪伴恩惠,老两口随之也搬到了市区居住,郝长命干起了日夜颠倒的保安工作,老伴成了辛苦的环卫工人,老两口一直省吃俭用节约生活费用,把挣下来的钱都用在了给孩子治病上。
13年来,郝长命夫妇不顾儿女的反对和外人的不理解,不抛弃、不放弃,用时间见证了真情,老夫妇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在当地传为佳话。
二、敬业奉献
2023年7月15日22时,青山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有自驾游一行6车23人于哈乐镇沙日哈达沼泽陷车被困,接到报警后副站长吴昱阳带队一车7人迅速出动。在前往救援现场的途中,吴昱阳主动与报警人联系询问确认现场情况并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到达现场外围后,由于是沼泽困人,消防车辆不能抵近,为第一时间确认现场情况,吴昱阳对班长留下一句做好准备等他命令的话后,便一把拿起一捆救援绳索冲了出去。现场被困人员的车辆本有5辆被困,另外一辆在实施自救过程中失败也陷落沼泽之中,周边无从下脚,被困人员非常焦急。
吴昱阳勘察了地面情况排除危险后并背出第一个孩子,这时,吴昱阳才向班长下达命令,一起救援。救人的同时吴昱阳第一时间联系辖区派出所,利用仅有的一辆警车和消防车,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县城安排,消除了被困人员的担忧,并在第二天清晨辅助保险公司营救出被困人员的6辆轿车。
8年来,张国政带领队员成功侦破5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最快的一次仅用一个小时就成功告破,最长的也只用了6个小时;办理简易程序20000余起,一般程序400余起,行政拘留交通违法行为人 100余人;查处货车超载221起,卸载货物2000余吨。
2022年8月14日,暴雨来袭,中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4小时不间断巡逻。当日凌晨,张国政带领的中队民警第一时间发现了断桥险情,他用手中的指挥棒拦停每一辆途经此处的车辆,避免其进入危险区域,在上报大队并研究决定后,他果断采取管制措施,进行远端分流,确保了每一位出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施工抢修的开始,为确保G6高速公路这条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经济大动脉的畅通,他采取借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式,为保证借道通行这两公里路段的安全,组织中队在施工处的起点设置一处执勤岗点,24小时无缝衔接不间断值守在这里。确保了来往车辆的安全。
作为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老员工,畅美乐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发酵设备维修维护是他的主要工作,畅美乐1995年参加工作,2014年,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成为金河生物党委第六党支部的支部委员,负责组织工作。继2022年他所在的金河生物党委第六党支部获得“呼和浩特非公企业最强党支部”以后,2023年,支部以“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目标,作为党务工作者的他,积极利用工作之余走访入户两次,帮助职工解决供暖、安装厕所;公司的土霉素项目遇到无菌技术上的难题,他主动请命,现场梳理发酵设备系统,提出了发酵设备系统“五大弊病”;加班加点检查发酵罐裂纹28处,解决罐内“死角”210处,配合消毒工完成26罐批次无菌检查。同时提出了“末冷器扩孔降噪”“发酵罐不符无菌标准”“进排气压力波动控制”“整合车间人力资源”等有利于无菌生产的建议,采取这些措施以后,103车间土霉素染菌率由70%以上降到20%以下,解决了几十年的顽疾。
1989年3月,冯换军怀着儿时的梦想,光荣的成为一名武警战士。1999年8月怀着对家乡的挚爱,转业到托县公安局工作。
2023年8月初,云中路派出所民警冯换军在辖区走访中,了解到居民吴某的母亲三十多年前被人从四川省骗到了内蒙古,此后在托县成家,再也没有见到家乡亲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成疾不幸离世,临终时嘱咐吴某一定要找到她的亲人,完成自己的“寻亲梦”。冯换军把此事放在心上,通过与四川省相关人员联系和信息网络扩散,终于联系到了疑似吴某母亲的弟弟黄某。黄某得知消息后立刻从成都来到云中路派出所,冯换军第一时间与他前往吴某母亲生前居住的村里进行确认,经过现场相互交流问询,黄某确认吴某母亲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中断三十多年的亲情再次连接在了一起,吴某与舅舅黄某见面后,三十余载的遗憾终于得到弥补。
白博,男,回民区环河街街道太平街社区残联专委
吴智,男,回民区环河街街道太平街社区残联专委
白博和吴智是回民区环河街街道太平街社区残联专委。二人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以诚,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在众多残疾人当中,有一位名叫谷瑞风的残疾人,户籍在环河街办事处,居住于距离市区20多公里的舍必崖村,每月领取重度护理补贴。2023年8月此人突然失联。白博、吴智联系环河街派出所发现此人并未注销户口,于是二人决定亲自去一趟舍必崖村。一番周折后,从邻居那得知已经快一个月没见到谷瑞风了,二人无奈只好驱车返回,并申请将其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停发,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谷瑞风。10月24日,白博、吴智得到消息再次前往舍必崖村,见到了失联三个多月的谷瑞风。由于谷瑞风耳朵听不清,眼睛得了白内障也看不见,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后,二人决定重新帮助其申请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并前往八拜村的金谷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她重新办理了一张银行卡,方便日后的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发放。他们还计划为谷瑞风申请一个助听器,方便她以后的日常生活。二人还准备在解决助听器问题后联系回民区残联为谷瑞风申请进行白内障手术。
白博、吴智经常深入残疾人家中,查真情、办实事,虽然他们身体不便,但是从未耽误过工作。
今年是杜宇从警的第八个年头,八年来杜宇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实工作,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各级领导的认可。
2023年10月29日9时30分许,杜宇和同事正在巡逻,突然一辆私家车停在了执勤警车的旁边,车内一女子抱着一个已经昏迷的孩子,十分着急。司机向杜宇求助,称自己的孩子突然发生抽搐昏迷,夫妻俩准备送孩子去医院,希望交警帮忙。
情况危急,杜宇立刻和同事驾驶警车开道赶往医院。通过对讲机,杜宇及他的同事立即联系到沿途所有十字路口的交警,为抢救孩子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他们只用了5分钟就到达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门的儿童急诊中心大楼。由于车辆多,没办法在急诊室门口停车,于是杜宇从母亲怀里接过孩子,下车后一个跨步翻过马路中心护栏,迅速奔向急诊大楼。当孩子被放在医院病床上时,医生和护士开始抢救照顾孩子,杜宇才转身喘了口气。杜宇以路畅民安为己任,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交通管理事业,把爱心和真诚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2023年11月9日下午,托县公安局中滩派出所辅警周雪峰、程昊天和往常一样在辖区郝家窑村开展入户走访和安全宣教工作。就在他们持续工作时,突然看到远处村路边一处枯草冒出浓烟,周雪峰、程昊天瞬间警惕在心,来不及仔细思考,周雪峰、程昊天向浓烟处奔跑,一边跑一边观察浓烟周边的环境,瞬间枯草堆燃起大火,枯草附近有村民的住房,一旦引发房屋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周雪峰和程昊天很快到达起火位置,发现路边的枯草已经有大量明火燃烧,便立即投入到灭火工作中,他们向群众借来铁锹、木棍、土块等工具冲向火堆不断拍打灭火,并指导参与灭火的村民如何保护自身,同时疏导老人儿童远离火势,防止发生生命危险,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奋力扑救,火势得到了控制并熄灭,由于救援及时、指挥有效、处置方法得当,火势虽然凶猛,但是未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保护了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何庆在玉泉区校外教育中心任声乐教师,参加工作24年,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因为过于劳累,2007年,她在医院检查出食道囊肿,做了开胸手术。术后正逢单位承接区教师节演出任务,她仅休息了三个多月就再次投入工作,由于工作忙,她没有好好休息,没有时间复查,导致术后粘连至今右胳膊都无法抬高。
她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何庆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买一些需要的东西。她还热衷于社会公益演出,陆续加入了中国声乐家协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呼和浩特音乐家协会,每年都会参加协会组织的送文化下社区、下乡、慰问军营活动。在教学中她不断钻研,2016年配合教研室编写了玉泉区中小学音乐课补充教材试行本并组织学生录制了配套光碟,就教材内容审议组织了两次全区音乐教师教研活动,进行了半年的试行推广和试点学校公开试讲。2013年至2023年她所编排的学生节目,多个荣登央视舞台。
三、孝老爱亲
30余年来,张勇坚持为生活困难的师长高炜提供帮助,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小事到治病求医这样的大事,他都倾力相助,不求任何回报。
几十年前,张勇刚进入医院从事药学工作时,在当时任保健所西药房组长高炜的帮助引导下,张勇很快掌握了业务流程,还帮助师长解决了许多临床咨询合理用药方面的问题。
高炜2004年退休后,由于多年工作和生活上的劳累与压力她身体非常不好,几乎每年都要住院,女儿因病过世后,对她打击更大。每到逢年过节,张勇夫妇都会去她家里拜访,每次住院,都会去病房探望她。
2022年12月,高炜感染了新冠病毒,张勇夫妇在自己也感染新冠病毒尚未康复、身体抱恙之时,半月内先后三次买药品及营养品去看望高炜老人,最终帮助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了病痛,逐渐康复。
四、诚实守信
石文勇现任和林格尔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口腔科主任。在呼和浩特市第一、第二周期医师定期考核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11月,获得呼和浩特市“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一名专业的口腔科医师,在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把患者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凌晨两点他接到急诊科来电,有危重病人需要急救,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患者实施治疗。2023年2月的一天,下班正准备回家的石文勇遇到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家住农村,由于交通不便导致来院就诊时已是下班时间,了解情况后,石文勇立即换上工作服为该患者诊疗。多年来,石文勇坚守一线,即使自己身体不便也要坚持为患者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在深夜奔波于医院与家之间,真正做到了随叫随到。石文勇以实事求是,踏实进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疗卫生工作者执着、敬业、奉献的精神。
杜一伟是一家美餐店店主,2018年开店,开业后不久,就获得了很高的人气,积累了一万多名会员。2020年,杜一伟的餐厅进入经营危机,今年9月,杜一伟迫不得已关掉了经营了5年的餐厅。闭店时,账上还有顾客储值的553012元。杜一伟算了一下,如果通过打电话这样的传统方式,推完这55万多元需要半年时间,比较耗时。由于他的店出圈方式是通过新媒体短视频,所以这一次他选择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退钱的消息,视频一经发布,备受关注。杜一伟经营餐厅赔了200多万元,55万对他而言也不是小数目,但他说:“顾客当初对我的信任,这个价值不是这点钱可以代替的”。他一诺千金为顾客退钱的举动受到网友点赞,很多会员表示“老杜”的店再开起来,一定第一时间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