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丽霞)近日记者获悉,2024年,市林草局共谋划安排林草重点项目26个,将从7个方面推进项目建设。
全面做好要素保障和项目前期准备。扎实做好“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汇报,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支持。
科学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和荒漠化综合治理。按照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情况,2024—2025年我市承担建设任务124.49万亩。目前,各子项目任务地块已全部落实,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将力争两年内完成剩余建设任务。
加大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退化林草地修复,争取实施造林补助项目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1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42万亩,草原围栏15万亩。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建设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县1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35个;创建自治区森林城市1个、森林乡镇4个。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重点实施土左旗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清水河县浑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建设,同步实施52处湿地保护小区、5处小微湿地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确保到2024年底全面遏制重点区域内的违规放牧行为。提升改造呼和塔拉大街沿线景观节点7处,总面积约49.7亩,实施敕勒川草原及周边缀花草地34亩,对呼和塔拉大街、科尔沁北路等4条主干道路补植补造行道树800株。
提升森林草原灾害防控能力。实施呼和浩特市(北部地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在土左旗、武川县、回民区、新城区新建7套视频监控系统、25个防火检查站和新增25辆各类防火车,进一步完善北部防火基础设施。申报呼和浩特市草原防灭火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604万亩、林草有害生物防治58万亩。
稳步提升林草产业发展。在武川县、回民区谋划林药项目3个,重点支持珍稀木本药材黄檗林下种植基地和内蒙古大青山柏药谷中蒙药材产业基地等建设项目。在清水河县、和林县谋划林果项目5个,重点支持仁用杏、海红果、欧李、沙棘等特色林果种植,同时配套储藏保鲜库。在清水河县谋划林菌项目1个,支持花菇林下栽培基地建设。在清水河县新建6个育苗大棚;在托县培育白蜡、新疆杨、糖槭、山桃、白榆等大径级苗木26000株。深入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围绕“5+4+3”现代林草产业体系,鼓励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联合生产方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太伟植物园建设。启动太伟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入口(含停车场)、服务建筑、月亮湖、园路、标识系统;岩石花园、丁香园、湿地植物园、草原蔷薇园、观赏草园、菊蒿花园、葱韭花园等7个专类园建设;新建、扩建展览温室、科普馆、主题园、科研试验室、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康养、办公等配套设施。
全力推进林业碳汇先行先试。完成《呼和浩特市林草业碳汇发展规划(2023年—2035年)》编制工作,并在和林县、清水河县完成45万亩林业碳汇开发储备项目。建设呼和浩特林业碳汇交易管理中心,在2024年9月前完成“碳普惠”及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碳普惠”流通机制;12月底前完成“呼和浩特数字碳大脑建设”,具备碳汇线上审批、交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