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深耕“专精特新”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截至2023年,我市有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优质企业梯队不断壮大。这是记者1月16日从市工信局获悉的。

据了解,认定“专精特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包括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认定后的企业可以在宣传和营销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在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可以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更多的融资渠道。

为进一步深耕“专精特新”,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梯度培育行动,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着力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 “六大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管理,做好跟踪监测,实施精准培育,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成长,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