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首府:点点滴滴“小治理” 凝聚文明“大气象”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明,一个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背街小巷华丽蝶变、道路交通井然有序、街坊邻里文明礼让、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如今的呼和浩特,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风尚浸润人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我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抓创建,把坚持人民至上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高规格布局、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高频次督查、高标准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方位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提升。触手可及的美好,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文明新风在青城大地扑面而来。

漫步城区大街小巷、楼宇之间,公园绿地随处可见,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干净整洁、面貌一新。每一处变化都让首府城区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出“精气神”。

“我们小区建成已有20多年了,基础设施老化,下水管道经常出问题。改造后再也不用为这些问题操心了。” 在呼钢小区生活了数十年的居民陈培光高兴地说。

2023年,回民区对呼钢小区进行了大力改造,并在小区门口的口袋公园铺种草坪,栽植树木和应季花卉,提升了整体景观效果,引来众多居民走进公园休闲、健身。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我市聚焦民生实事,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我市对30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全部完工。新建续建市政道路53条,打通城区“断头路”32条,改造背街小巷140条,完成城区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77.6公里,新增停车场285处、停车位6.9万个, 荣膺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新建公园游园305个、城市绿道和健身步道235公里,总数分别达到912个、638公里。

一项项利民惠民举措,是全市上下深入践行“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的生动写照。市民感受到身边的巨大变化,享受到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始终保持深厚的群众基础,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023年,市委将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高位部署,推动全市形成抓创建、树新风、惠民生、促发展、提效能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创城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建立环境卫生、物业服务企业、集贸市场、共享单车及社区网格员月度考评机制,市民对创城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举全民之力,谋文明之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呼和浩特市从细微处入手,用点点滴滴的“小治理”,凝聚起城市文明的“大气象”,“民生愿景”也在创建中变成“幸福实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