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冬日暖阳普照塞外青城,走进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整洁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一体机、保护视力的护眼灯、崭新的课桌椅等映入眼帘。
“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上好学校,获得好的教育,我们一家人都特别开心,同时也切实地解决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2023年9月孩子在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入学一年级的孙丽娟说: “以前孩子上小学,要去南边离家很远的学校,我们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不是很方便,现在的学校离家近,教学质量又好,我们真的非常满足。”
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于2022年9月开始第一批学生入学,是新城区2022年重点建设改造的8所中小学之一。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把教育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围绕“宜学城市”建设目标,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力推动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奔跑”,为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持续“加码”。
谈起孩子入学后的情况,孙丽娟如数家珍:“学校的硬件条件非常好,不管是教学用具,还是孩子们的桌椅,包括教室用的照明灯,看的出学校都花了很大的心思。同时,老师都是人才引进来的,对孩子们都特别负责,不管是学习还是孩子身心健康问题,老师们都及时和家长沟通。”
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执行校长郭丽敏告诉记者:“学校投入使用后,我们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星火燎原点亮未来’为校园文化的主题,培养孩子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星少年’。我们将继续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融合多元化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在持续推进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方面,加快推进“3年100所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通过建立联盟校,实施“名校+”工程,强校带弱校,推动集团化办学,涉及学校152所,覆盖师生20余万。2023年,出台支持教育发展10条硬措施。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7680个。打造 “县管校聘”改革区域4个,招聘优秀教师2014人,增加中高级职称岗位3747个。全市中小学同频互动教室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校5所、自治区基地校1所。
虽是寒假期间,但位于双台什街以北、东影南路以东的双台什学校施工现场依然热火朝天。目前,2栋教学楼已施工完毕,宿舍楼和报告厅也已封顶。记者了解到,这里将挂牌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分校,是赛罕区即将落地的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包含2栋综合教学楼、宿舍楼、风雨操场、餐厅、报告厅等硬件基础设施,以及人防、门房等附属设施,设计了60个教学班,新增学位2700个。建成后将为助推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学校预计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赛罕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心项目办主任王晨亮介绍。
2024年,呼和浩特市将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实施优质教育 “四个一”工程,每个旗县区至少打造1所全区一流的优质初中和优质高中, 补齐区域教育发展短板。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61 所。实施一批智慧教育 “数字化”项目,建设9所 “未来教育”试点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