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清羽 文/图
说起与金属丝编创作的渊源,今年65岁的贾茂田说,他的父亲和爷爷就是制作铁和铜丝编制品的手艺人,父亲曾经拿着亲手用铁丝编制的鸟笼、笊篱出售挣钱。自己受到父辈的影响,加之有美术的功底,从最初的爱好发展为如今的事业。
“起初只对丝编、面塑、木板烫画手工艺感兴趣,谁知一入门便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萌生了用各种彩色的金属铝丝编人物的念头。”贾茂田说,由于当时本地没有编织用的彩色金属铝丝,他就从外地托人购买材料。对于来之不易的材料,贾茂田格外珍惜,每每编织前,都会认真缜密地在心中构思,直到胸有成竹,才敢下手走丝。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但因为喜欢,所以要做就做好,绝不敷衍了事。”贾茂田坦言刚开始只是单纯模仿,但后来觉得思路和眼界很受局限,因而,他经常会去揣摩生活中的细节,渐渐地思路被打开,如今编制艺术已经成为了贾茂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回家只要有空他就会趴在桌子前研究。
通过多年的观察学习和刻苦钻研,贾茂田将这些金属丝编制品变成了畅销的工艺品,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各种动植物、交通工具等等。只要是他脑海里能想到的东西,他就琢磨着编制出来,而且观赏性和艺术性都很高。
曾经的下岗工人贾茂田,依靠双手打造出的金属丝编微世界,为自己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同。
“我更关心的是手艺如何传承和发扬下去。”贾茂田坦言,为了更好凸显自己的特色,他将编制创作倾向于具有北疆特色的东西,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家乡的美展现给世界。
“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地域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贾茂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