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中宙)记者日前从内蒙古博物院获悉,该院“行走中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全新升级。内蒙古博物院深入发掘北疆文化资源,推出《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课程,2024年春夏学期该系列课程将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学校、苏虎街实验小学主校区、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满族小学、新华小学、丁香路小学等6所学校。
据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课程共28节,立足“北疆文化”,聚焦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礼仪、文化、艺术等多个视角,全方位整合文物资源开展直观性教学,让文物可触可感;辅以体验、探究、游戏、竞赛、表演、欣赏等多种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考,让教学动静结合,在校园中为青少年打造能够生动触摸北疆文化、感悟中华文明的高品质文博课堂,增强青少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行走中的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的青少年品牌活动。活动通过与呼和浩特市的多所学校展开馆校教育合作共建,将蕴藏在文物里的中华文化与青少年认知、学校课本相结合,按照“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的教育理念,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5年3月启动至今,形成历史文化、北疆民俗、自然科技、艺术感染4大系列200余节课程,实现学校“自助点餐”,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开展课程累计400余场,参与学生近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