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读书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

——品读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二)

青铜雕塑《草原英雄小姐妹》 管桂发 作

钢网雕塑《谧》 张雯迪 作

■张文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紧紧围绕总书记指出的文化发展纲领策划布展,并成功“塑”造了呼和浩特地域特色与开放兼容的文化形象。主场馆来自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及全球征集评选入围作品等百余件各类雕塑作品,令观者沉浸式体验艺术之美、艺术之精和艺术之深刻内涵、艺术之体悟人心。许多作品观之如“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之感,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主场馆“经典华章”展厅最为醒目的是“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巨型雕塑作品,作品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雕作,两尊铜雕规格280×350×170cm,孔子造像内敛、谦逊,浓眉,微迷的双眼,长胡须,大耳垂,嘴角轻起,微露笑颜,双手迭握,呈淡定从容之态,充分彰显儒学之美,“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风采;苏格拉底,一手挥至胸前,一手紧握书籍,袒胸,左肩衣袂轻垂,目光深邃,眉间微蹙,连鬓胡须,神情凝重。作品以“对话”为主题,以写意雕塑表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苏格拉底和孔子距今超过1500年,他们的思想光辉历久弥新,为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和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启示。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不仅表现了两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还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同一展厅区域的孟子、管子、孙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中小型雕像同样出自雕塑家吴为山之手,诸列作品中孟子静穆肃立、中正儒雅;管子头戴高冠、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孙子左手紧握兵书、右手持剑,表情沉郁,然一派英姿,仿佛胜券在握;墨子手扶拄杖,脚踏草鞋,一番出行天下的气象;荀子从容淡定,颇显一代大儒的风度;韩非子虽五官模糊,却写意内在风骨,抒写法家风范。该展区气韵雍容,布局张弛有度,自然之美与古典之美交融,东西方审美对话,文明互鉴共通,强调了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中厅、北厅许多后现代风格的雕塑作品也值得一观,不锈钢雕《梦想空间》运用莫兰蒂梦幻蓝色,钢丝拼接成一个匍匐前行的人的形状,寓意尽管历经风雨、千疮百孔,也要勇毅前行的精神意志;钢网作品《谧》采用鲜艳的粉红色晕染,表现鸵鸟群悠然娴静的状态,充满了自然的活力与魅力,令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白色铜雕《语叶白鹿》更是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的情感表达得温情脉脉,贴近生命本质的表达震颤人心;综合材质《遥望的小天使》将看似平常的四只小猫小狗雕琢得憨态可掬,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看了又看。整个展区呈现了多种审美风格,从写实到抽象,从动态到静态,从象征到意象,反映了雕塑艺术的多样性。

全球征集评选入围铜雕作品《大团结》由许鸿飞雕制,人物形态各异,神情明媚阳光;或奏响手风琴、胡琴、鼓乐,或手捧哈达,载歌载舞,十多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鲜活律动感,表现了一派民族大团结、欢乐一家亲的欢腾和谐氛围,引得观众驻足欣赏,感染共情。全球征集评选入青铜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由管桂发雕制,整体色彩浓郁,表面的斑驳感,深入镌刻历史佳话,人物特点鲜明突出,代入感强,使人不禁沉思、追忆,感受小英雄的精神与意志,深深感动。青铜铸造《漫长的接力》由景育民雕制,作品以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从古希腊到当代中国之间漫长的体育接力过程。作品动态优雅、造型精湛,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当代中国体育从羸弱到强大的崛起之路。该作品获“第六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