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会生
“为梦想翩翩起舞,一切皆值得,每一次跳跃、每一次转身,皆是我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张羽琪如是说。她自四五岁起便开始学习跳舞,于家乡内蒙古汲取着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养分,演绎了一个个充满浓郁文化风情的舞蹈,将内蒙古的文化艺术播撒于中华民族艺术大花园中,为内蒙古收获着艺术的荣耀,亦让世人透过优美的舞蹈认识内蒙古并心向往之。
除了市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这一身份外,张羽琪还兼任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是市青联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乌兰牧骑”人才培养导师、内蒙古“舞蹈拔尖人才”。她常说,自己首先是党员,其次是演员。聚光灯下,她脚步轻盈、翩翩起舞,用舞蹈诠释艺术的独特魅力;工作岗位上,她质朴低调,默默追逐梦想、奉献青春力量,用舞蹈艺术讲述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她多次出访匈牙利、加拿大、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备受国外专家和观众的认可。2015 年张羽琪随团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马可·波罗传奇》,演出结束后,在场的观众全然被那独特的表演方式所折服,热烈的掌声持续近20分钟。
舞蹈,源于热爱,敬于艺术。多年来,张羽琪一直担任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昭君》《驼道》《马可波罗·传奇》《那山那水那乡愁》及舞蹈剧场《如见》等艺术作品的女主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主演的原创舞剧《驼道》剧组在全国成功巡演,使更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内蒙古,使内蒙古的舞台艺术在全国的影响日著。
2023年,张羽琪参与了群舞《红山玉龙谣》的排练并担任主演,挑战新的舞蹈领域。为能突破自我,跳出舒适圈,她每日坚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一遍不行便十遍,十遍不行便百遍,咬牙坚持,只为在舞台上呈现最佳效果,只为给观众一个圆满的演出。经过不懈努力,该剧目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终评。同时,她排演了个人古典舞独舞作品《雁不回》,该剧目荣获“2022 紫荆杯国际舞蹈大赛”金奖,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古典舞创作的“零”的突破,更是内蒙古地区古典舞史上最好成绩。
张羽琪是一个视舞蹈为生命的演员,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她一遍又一遍地打磨自己的作品,每次演出完毕,她都会反复回看,不断地思考、不停地揣摩,力求在舞台上达到最佳效果。“舞蹈这一行业,乃是由每一滴汗水、泪水与鲜血所铸就。”张羽琪坦言,在舞蹈剧场《如见》的排练中,她首次体悟到了突破的艰辛。如何突破自身固有瓶颈,达到导演的要求?唯有一个“练”字,1 小时,10 小时,一周……她追求舞蹈作品呈现的完美与卓越,训练刻苦,不足一月,原本不足 100 斤的她又瘦了 8 斤。当《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时,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剧终观众仍迟迟不愿离场,引发无数热潮。
始于梦想,成于舞台。多年来,张羽琪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第五届中国蒙古舞大赛表演、创作“金奖”等共计 4 个金奖,独舞《赛拜努》获第六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2023 年,她被选树为第十一届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不论有多少荣誉加身,张羽琪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对舞蹈执着的热爱和实现梦想的勇气,一次次突破自我,使自己的肢体与思维同步升级,对每一个角色都进行深度理解、捕捉与挖掘,使角色完美立于舞台。
张羽琪说,作为一名青年舞蹈演员,她要参演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高质量舞蹈艺术作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努力展现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创作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