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司法公信,乃公安机关之生命线,亦为民众之安心丸。市公安局在司法公信建设征途上,笃行不怠、锐意进取,全力铸造令民众放心、满意的公安队伍。
科技强警,提升执法效能。市公安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筑智慧警务平台。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达成对各类案件的精准研判与迅速处置。民警们熟练运用高科技手段,使犯罪分子无所遁形,为司法公信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此前,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在工作中察觉本市一男子与湖南命案嫌疑人潘某某高度相似。该男子独来独往,无亲无友。经大数据排查核实,确认其身份存疑,大概率为在逃人员潘某某。当民警准备进一步摸排时,其轨迹消失。民警借助大数据细致研判后,于2月7日发现该男子再度现身,迅速锁定该男子活动范围。经最终研判,发现该男子在玉泉区西菜园一带落脚。市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迅速推送线索,轨道公交分局民警依据线索于西菜园某平房内将该男子抓获。
规范执法,彰显公平正义。市公安局严格落实执法规范化要求,从执法流程、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加强对民警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次执法皆严格、公正、文明。
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深入调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法制轻骑兵”送教模式。由办案单位提出需求,“法制轻骑兵”深入基层所队开展专题讲解,采取“专题辅导+互动交流”模式,突显“因需选题、靶向施教”与“订单式”上门培训服务特点。既解决基层民警实际困难,又将法制监督前置,避免相关问题发生。在经开区分局,办案单位提出系列办案难题,“法制轻骑兵”送教小分队逐一进行解答,依据法律法规和刑事司法政策,结合实际案件进行“精准滴灌”讲解,解决实际问题,为一线执法民警辅警灌输常用法律知识与最新法治理念。
矛盾化解,提升治理水平。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金桥派出所人民调解室调解员、两所副所长菅志忠是辖区居民矛盾纠纷化解的“专家”,处理了众多家庭经济纠纷案。担任两所副所长后,化解纠纷的方法更为多样。近年来市公安局在赛罕区、托县试点推动派出所多名副所长兼任司法所副所长,以达成综合治理的“化学反应”,扭转平安建设被动局面。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多家派出所建立“两所共建”机制,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职能,形成治理合力,将矛盾化解于源头,夯实社会基层治理基础,助力辖区群众化解纠纷。托克托县公安局平安路派出所通过“两所共建”机制,成功化解辖区两户村民长达 20 多年的老宅分界纠纷。试点推动兼任、“两所共建”以来,共化解纠纷 27811 起,化解率与群众回访满意率皆达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