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呼和浩特市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参会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畅所欲言,出实招、硬招、新招、真招,献良策、谋发展,护航首府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效先行。
创新招商方式 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军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自治区和首府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主战场,和林格尔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能源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招引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企业,努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学军介绍,招商方式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政企一体化招商,精准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发挥华为、移动、电信、显鸿等头部企业的引领集聚优势,引进上下游企业;二是定制化招商,通过以租代购、长期租赁、委托代建、标准厂房建设等方式,启动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机场总部基地、云谷总部基地等4万平方米的平台载体,实现招商落地企业拎包入住、轻资产运营;三是要素驱动式招商,一方面通过市场驱动招商,发挥内蒙古农牧业、新能源、矿山开发等资源优势,为企业落地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优势招商,发挥土地、能源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吸引项目落地;四是资本赋能式招商,围绕智能制造、运营运维、信创适配、数据治理交易等领域合作意愿强烈的项目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发挥自治区和呼市产业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支持一批企业落地建设;五是继续办好“中国绿色算力大会”,打响“东数西算最强算力供给者”品牌。
“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和林格尔新区已累计引进人才团队50余个、集聚各类人才1.06万余人。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精准育才、项目引才、平台聚才’,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人才科创中心建设,铺设人力资源服务‘快车道’。”张学军说。
立足区位优势 加快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
“我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产业基础,目前三大运营商、六大金融机构、两个国家部委、三大头部企业都在我市布局了数据中心,装机能力达到140万台,建设了2座500千伏变电站,电力保障充足,数据中心每度电0.3元,电价为全国最低。2023年全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产值达56.4亿元。我们将用足用好这些优势,加快攻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卡脖子’技术难题。”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孔燕介绍,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围绕“绿色算力、人工智能”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实验室,开展算力算法和算力资源有效利用、高级算力服务等攻关,探索面向6G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推动移动、联通、电信、阿里云等智算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算力、智算产业基地。
“未来产业布局方面,下一步我们将面向航天、航空领域等复杂应用场景重点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打造未来产业,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孔燕说,在未来网络领域,将开展AI大模型、神经网络、算力架构、智能机器人等复杂数字场景应用研究,培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未来信息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化示范基地。在空天领域,将开展卫星网络、航空装备制造、空天惯导系统、商业航天、低空飞行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北斗高分应用平台,推进航天六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未来空间产业,打造航天装备核心产业园、商业航天产业园和军民融合产业园。
持续夯实绿色算力基础 全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敏娜
“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前瞻布局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夯实绿色算力基础,构建了呼和浩特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日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敏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敏娜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8015座5G基站,覆盖了城区中心区、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各大商圈、高校及主干道等重点功能区。同时,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行,形成了内通全国、外联俄蒙欧的通道网络体系,为发展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李敏娜表示,在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我市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一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7.5,发展水平位居全区第一。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7%、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普及率达到67.9%,均居全区第一。累计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3家,在全区占比达到了20.4%。二是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国家级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已建成投用,目前已经建成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级节点,覆盖乳业、生物制药、电力能源等行业。累计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已培育26家云服务商,为全区1万多家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多场景云服务产品。
李敏娜表示,下一步,围绕发展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我市将在推动未来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全面发力。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华为、联想、浪潮等一批头部企业,充分发挥首府算力优势,围绕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试验区建设和“东数西算”工程,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移动智算中心、联通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现代化工等重点行业,部署一批行业知识深度融合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支撑多任务复杂场景行业应用。
以“数”赋能激发新质生产力
——访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艳国
“本次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的召开,能面对面倾听企业的意见,加强行业内交流与合作,通过完善政策来解决企业所需所盼,提升了首府的集聚力和影响力。”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艳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承担着建设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极具优势。徐艳国表示:“我们主要有区位、政策、电力、人才、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以算力为核心的产业链,做大算力池和算力底座。”
市大数据管理局作为数据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紧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机遇,持续在打造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上发力,积极培育数据中心设备制造产业、新能源配套产业和数据处理交易、模型训练、运营运维等产业,做实数据底座,提升算法研发能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算力基础,实现算力产业从量到质的蝶变。
“目前我们正在起草人工智能+行动方案,通过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督促各委办局在现有的系统上部署大模型,使用大模型。在未来产业发展上,我们将会依托现有的强大算力底座来发展上游的制造业和下游的人工智能产业,通过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千行百业。”徐艳国说。
加快“拥抱”大模型 推动首府千行百业数智转型
——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AI工程院院长潘青华
“科大讯飞基于多年人工智能技术积累,2022年年底启动大模型攻关,2023年首次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联合华为打造了国内首个全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深度优化基于国产平台的大模型训练推理性能,基于‘飞星一号’,我们完成全面对标ChatGPT3.5的千亿参数大模型星火V3.5训练,于今年1月30日正式发布。4月26日,我们发布了星火大模型V3.5的春季更新,首次推出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大模型,能够快速识别各类信息来源的海量文本、图文资料和会议录音,并在不同场景中提供专业和准确的回答。”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AI工程院院长潘青华说。
“今年年初我们看到OpenAI发布Sora模型,业界大模型竞争日趋激烈,讯飞也在年初启动规划构建了更大规模的算力集群。3月份,呼和浩特市领导带队赴合肥与我们洽谈合作,了解到呼和浩特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城市的独特优势后,双方在一周内完成方案设计确定合作。目前,我们面向未来支撑大模型研发的新算力集群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将建成投产。”潘青华表示。
“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建议呼和浩特加强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开放平台为开发者赋能,推动企业与本地高校、科研单位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结合。”潘青华说。“我们期待大模型能在医疗健康、城市规划、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其强大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并通过大模型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形成快速迭代,持续提升大模型能力,未来在呼和浩特形成落地标杆。”
发挥自身优势 做好融合创新
——访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敏
“中国联通作为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呼和浩特市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局,做好融合创新,助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韩敏表示,近年来,中国联通不断发挥“广连接、高速度、强算力”的网络优势,充分结合首府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建优数据中心和网络、聚集全国高端人才、聚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属地化运营服务的需求。同时,积极发挥“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能,主动承担“东数西算”网络传输任务,为客户提供“云网安一体”及“全程全网一体化”服务,全力当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铺路人、赋能者、护航员。下一步,中国联通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为呼和浩特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据韩敏介绍,在算力供给方面,中国联通在呼和浩特规划建设集团级超大规模智算训练中心,年内可形成万卡算力集群供给能力,算力将达6000PFLOPS。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1+1+M”元景大模型体系,具备赋能千行百业AI开发应用的能力;在算力网络方面,中国联通聚力打造高效协同一体化算力智联网,在呼和浩特已实现1ms时延城市算力网,并建成呼包鄂乌—京津冀—长三角“2520”时延圈,预计在今年8月份开通首条重点局向400G OTN省际骨干网链路;在算力调度方面,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实现多元异构算力供给和集约化管理调度,面向互联网、医疗、金融、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更经济、更安全、无感知的算力调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