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首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成长方式。

近年来,我市立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呼包鄂协同发展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不断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任务建设和人才保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我市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当前,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完备,各类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全面发展,打造出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文化旅游品牌景区,开发了一批战略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影视作品或演艺项目,构建起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宣传平台。

从昭君文化旅游区、敕勒川文化旅游区到蒙牛工业旅游区、清水河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我市已经建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从星罗棋布的露营基地到万人空巷的明星演唱会,我市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明星效应。

所有这些旅游产品无不紧紧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让呼和浩特的文旅事业有了腾飞的底气。

建设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体系,以发展和繁荣为第一要务,需要调整市场布局、优化市场结构,促进文化旅游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这就给我市的旅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旅游产业领域,鼓励个人、民营、外资、国有投资者落户我市投资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工艺美术、动漫、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共同助推首府旅游业蒸蒸日上。

未来已来,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已经做好准备,马力全开,向现代化、高质量旅游事业阔步前进。

(丁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