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雕塑展:以艺术盛宴展现文化底蕴

连日来,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一场别开生面的雕塑盛会——呼和浩特首届大学生雕塑邀请展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场艺术盛宴给市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更为青城的公共艺术发展、城市空间的更新与人文内涵的积淀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展示了青城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雕塑,这一公共艺术形式的载体,不仅映射着时代脉搏,与之共鸣地观察、思考与创造,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审美取向、精神风貌。它如同一座桥梁,在持续演进过程中融入城市空间的变革与焕新,将公共文化艺术深深植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公众的艺术鉴赏力,为大众的生活增添无限趣味。从这个维度看,雕塑展的意义远不止于展览本身,更非局限于雕塑馆,而是将艺术与市民、与城市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一个无界限的公共艺术空间,通过新领域的艺术共享、多样化的公众参与,展现公共艺术的互动特性,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去感受城市、艺术、生命与生活的美好。

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与培育,但艺术的融入无疑为其增添了新的期待。艺术对城市空间有着显著的点亮作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美好的生活。城市空间艺术不仅关注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更应聚焦于每一处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文化品质的提升。这是一种全面的艺术,将建筑、景观、视觉设计、公共艺术以及丰富的艺术活动以空间为舞台,共同创造一种集聚的艺术效果。

近期,青城的公共艺术呈现出与文旅融合的趋势,与都市更新、旅游重塑等紧密相连。这种趋势下的作品既美观又亲民,深受市民喜爱,并越来越关注民众的需求,不再是艺术家们的自娱自乐。当这样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有机结合时,便能催生出一批批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当然,在整体环境中融入艺术时,我们需要警惕过度商业化与形式化的倾向。艺术不应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冲击与刺激,更应关注整体感官的体验与身心的连接。公共艺术的后续运营、服务与展出本身同样重要,它们能够引导大众深入欣赏作品,领略艺术家们的思想表达,从而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与感悟。

(田园)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