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视界 上一版   

万物皆可爱

——在呼和浩特遇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景观花坛

制作花卉胸章

科普展板区

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解花坛内的植被

鸡树条

丁香园区

用花卉制作的扇子

蓝花亚麻花海

■本报记者 李娟/文 本报实习记者 张伊焘/图

1 园林植物科普节涨知识

5月22日,呼和浩特市植物园。

“内蒙古拥有野生微管植物144科、737属、2619种,根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内蒙古分布有重点保护植物47种;国家I级保护植物有貉藻和发菜两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5种,包括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蒙古扁桃、绵刺、革苞菊、胡杨等。”在我市首届园林植物科普节科普展板区,讲解员贾静向参观者详细介绍着我区生物的多样性。

2 “专类园”尽显植物之美

在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植物园里,一处处精心打造的花境充分展现出植物的自然美、色彩美、群体美和多样性。讲解员杜仁指着一处花境向参观者介绍:“这处花境叫四面观花境,以清新淡雅、韵致漫溢为理念,采用的主骨架是乔木、灌木和石头,与南面的假山石遥相呼应,营造出山水意境。色彩以白、粉、蓝为主,主要应用了园林科研所引种驯化的乡土植物36种,其中包含耐阴地被植物和野生地被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色彩层次丰富。”

3 自然体验之旅互动性强

为提高大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鼓励每一位参观者能够走进自然,发现身边的多彩生物,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压花、DIY花卉标本的互动活动。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市民、科普爱好者一起动手制作,开启自然体验之旅。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