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党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新城区:“减负”“赋能”同向发力 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本报讯(记者 刘沙沙 通讯员 陈晓峰)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近年来,新城区为解决“小马拉大车”、基层权责不匹配等实际问题,聚焦“减负”和“赋能”同向发力,使得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把事业做得更大、把服务做得更优,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认可。

为“车”减负 轻装上阵

完善权责清单体系,印发《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镇(街)职责准入管理办法》《“两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通过组织全区各单位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梳理内外部事项695项,减权放权事项24项,简化办理环节234个,精简办事材料178个。严格落实《社区减负增效赋能工作的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厘清“社区权责”,将140项权责减少到79项,精简率达43.6%,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增效赋能。

持续开展“三多三少三慢”专项整治,把精简规范文件和会议活动作为基层减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实施发文年度计划管理和按季度动态监测等措施,切实提升文件质效。印发《关于进一步严肃会风会纪及规范外出请销假制度的工作提醒》,出台“严格规范和把关会议议题、严格控制参会范围、严格执行区委会议计划和报备制度、与政府联合召开会议、将议事机构会议与区委政府会议合开套开”等措施,切实压减会议频次,提升质效。

集中整治“牌子乱象”,对全区95个村(社区)挂牌情况进行排查,明确办公场所内外悬挂牌匾数量、各类功能室整合具体要求、上墙制度清理标准等。截至目前,对超出规定的702块挂牌进行摘除,对字体、尺寸、颜色等不符合规定的标牌进行及时更换,对办公场所内重复、失效的口号化、概念化制度和展板进行清理,让居民群众办事一目了然,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为“马”赋能 提质增效

建牢党的组织体系,建立街道“大工委”11个、社区“大党委”76个,重新划分社区网格985个,完善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小三级”组织体系。将物业、社工、家庭签约医生、居民党员纳入网格党组织,推动“微网实格”有效发挥作用。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红石榴议事厅”“李阿姨调解室”等党员、居民协商议事服务载体176个,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建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坚持将阵地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力点,充分排查整合辖区现有资源,不断推动党群服务中心集约化与标准化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首问服务、即办服务和代办服务,设立“移动办公桌”,为居民提供养老认证、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推行“拆墙并院、封闭整合”,合并小区108个,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点45个,将政策宣传、便民利民、帮办代办等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建优基层人才队伍,严实“选育管留”全链条培养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体系,深入实施“雁阵”工程,印发《新城区实施“雁阵”工程方案》《新城区党组织书记“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工作方案》等,举办“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等培训26期,切实提升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启动“青穗”储备计划,建立《“头雁”储备库》《“两委”后备干部库》,储备后备干部195人,采取区街联培、领导帮带等方式进行培养。

实施“骨干”助力计划,采取“市编街用”方式,引进65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下沉社区基层治理岗位工作。选派45名基层经验丰富的街道干部任社区第一书记,指导社区党组织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同时,突出激励保障,评选13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比照科级工资落实待遇,20名党组织书记被提拔使用或晋升职员等级,评选区级担当作为好干部35名,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