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夏日的青城,百花绽放,街市整洁,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目标,努力实现城市形象转变、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素养提升、发展动能集聚,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走进敕勒川公园,市民们或悠闲地漫步在健身步道上,或坐在长椅上话家常,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玩耍。市民李女士说:“每逢闲暇,我都会与家人一同来公园,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一直以来,我市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深入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水平及文明程度。去年,我市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9个,新建续建市政道路53条,打通城区“断头路”32条,改造背街小巷140条,完成城区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77.6公里,新增停车场285处、停车位6.9万个,荣膺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新建公园游园305个、城市绿道和健身步道235公里,总数分别达到912个、638公里。
今年,我市将继续以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把首府打造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畅通城市路网,打通一批严重影响群众出行的“断头路”,提升改造一批背街小巷,改扩建停车场108处,新增停车位4.4万个。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宜业、舒心舒适的新区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29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修整完善城市碎片空间,开发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公园游园200个、城市绿道200公里、节点绿化1000处,让老百姓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做精城市管理,市容市貌、文明交通、物业服务等再整治、再提升,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审批、共享单车智慧监管等平台项目,推动110家部门系统数据向城市大脑“应接尽接、应汇尽汇、应用尽用”,加快实现“屏观全城、数通全域”。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平台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实现三级文明实践阵地100%覆盖,站点内均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实施“15分钟文明实践圈”建设工程,依托公园、广场、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76个,服务点166个。
2023年,我市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的原则,以大黑河流域为辐射区,带动大黑河郊野公园、石人湾、马鬃山等沿线生态修复,营造“隔河相望、两岸皆景”的优美生态观景带。
如今的呼和浩特天蓝水清、地绿人和、路畅景美。在文明的推动下,这座城市将实现华丽的蝶变,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