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北疆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借势旅发大会 青城尽展风华

歌舞欢迎远方客人

中俄蒙“三湖之约”跨境自驾游

快闪活动

主题国潮活动

露营地里的惬意时光 本版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提供

●本报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若谷

在2024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上,举办地首府呼和浩特汇聚全国目光。业界人士在此共赏北疆文化的深邃、旅游资源的丰饶与文旅品牌的独特魅力。这场盛会,无疑为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再添华彩,彰显了呼和浩特文旅资源的实力与发展成就,更让呼和浩特成为众多外地游客心中的首选之地。

“旅游四地”蓝图绘就 文旅产业蓄势待发

本次大会的重磅消息之一,便是内蒙古围绕“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四大定位,全力打造文旅强区。呼和浩特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完美契合“旅游四地”的构想,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目前,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打造“一键游内蒙古”自驾游平台,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游服务项目。呼和浩特在自驾游方面重点推出历史文脉溯源之旅、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之旅、沿黄生态廊道绿色之旅、万里茶道文明融通之旅4大类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并储备一批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打造一批代表呼和浩特形象、引领自驾旅游潮流的标志性品牌营地。

呼和浩特地处京津冀2小时生活圈,既有“山、河、湖、城”融为一体的独特生态景观,又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根基,为城市露营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露营地32个,露营游主题活动“一城看北疆·露营在青城”也在火热进行中。

度假游方面,呼和浩特全力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度假区建设,敕勒川旅游度假区、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等自治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塞上老街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恼包旅游休闲街区陆续提档升级。

此外,呼和浩特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避暑休养、医疗养老和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保健为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开发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康养旅游示范性项目,构建特色康养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发挥当地避暑气候优势,主动与南方省区合作,开发候鸟式康养新模式,支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草原牧场、沙漠绿洲、乡村田园拓展康养旅游业态,开发森林“氧心”、草原疗养、沙漠休闲、沙疗沙浴等康养旅游产品,打造了一批体现北疆文化特色的康养旅游品牌。

青城四日游 文化赋能旅游新体验

在内蒙古夏季10条旅游线路中,“一城看北疆·大美青城”四日游作为首条推荐线路,将呼和浩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完美融合。游客由市区出发,先到哈达门高山草原旅游区,感受呼和浩特的“阿勒泰风光”;再去莫尼山非遗小镇,一览内蒙古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去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昭君博物院,可以对呼和浩特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了解;还有奥威马文化生态旅游区、蒙草草博园,感受呼和浩特的马文化与新科技发展;最后一天先到老牛坡红色文化旅游区踏寻先辈足迹,最终抵达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领略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奇特景观。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呼和浩特在文旅融合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多场演唱会举办期间,呼和浩特适时推出多项文旅活动,“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演艺、莫尼山非遗小镇上演的大型山体实景演艺《莫尼山礼赞》、“驰骋夏梦”马文化之旅、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千秋昭君塞上情”沉浸式文旅音乐剧等,都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实景演绎、NPC互动等方式进行。

打造主题活动

OTA企业为青城引流

随着盛夏的热情席卷而来,携程、同程旅行、小红书、马蜂窝等顶尖OTA平台上的呼和浩特,正成为八方游客心中的向往土地,搜索量持续飙升,热度不减。

携程集团副总裁张旭自豪地宣布,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文旅市场较2023年同期,在线旅游人次与收入分别实现了28%、30%的显著增长。私家团、定制游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在线消费人次更是激增136%,租车用车在线消费人次增长77%。张旭说:“携程作为内蒙古的坚实伙伴,将凭借全球资源,以专业策略规划、全方位营销矩阵及深度产业孵化,携手内蒙古共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辉煌未来。”

同程旅行则另辟蹊径,深耕年轻旅游消费群体市场,成功打造了“相约草原”“金榜题名学子游”等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精准触达并俘获了90后、00后这一消费主力军。同程旅行副总裁李明浩展望:“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玩转全球青春π’计划,以更加丰富的体验、更高品质的服务,引领年轻旅行者探索呼和浩特的自然美景与璀璨文化,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多元化的旅行服务。”

呼和浩特,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正以“青城十六景”为引领,系统梳理并展现其独特的文化地标,同时积极盘活文旅资源,培育出20个国家级、27个自治区级文旅品牌,成绩斐然,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多位业界人士都表示,呼和浩特不仅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文化,还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等新领域,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也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