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百舸争流,改革者进。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狠抓落实,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改革预期任务,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是杭州人,2023年4月,呼和浩特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我来到这里开了一家绿色食品加工厂。”回想起当时在回民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办理营业执照的情景,杭州市民徐艳丽在时隔一年之后仍然赞不绝口,“上午递交手续,下午各项证照就办齐全了,行政审批方便、快捷、高效!”
“请得来”“留得住”,和徐艳丽一样,来呼和浩特创业的人们都在共同感受着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的勃勃生机。
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出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呼和浩特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推动“全市通办”扩面提质,大力推行“全市通办”服务模式,梳理统一341项旗县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按照事项类型分批次推进事项目录清单统一。
近日,赛罕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深入航天经济开发区园区施工现场,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拿到营业执照时,企业负责人惊叹着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现在企业审批居然可以上门服务了,这是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办事,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
为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实施政务服务进园区工程,在全市9个工业园区设置政务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梳理可办事项917项,采用“事项超市”的模式,由园区结合实际需求自主选择、按需认领。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mRNA疫苗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陈润生院士和李劼博士正在注视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各项参数,探讨着如何利用大模型,挖掘生产线大数据背后的逻辑,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疫苗的目标。
今年,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团队,共同揭榜承担呼和浩特市揭榜挂帅项目——“动物mRNA疫苗递送系统的筛选”重大创新任务攻关,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动物mRNA疫苗递送系统,预计年新增产值3亿元,预期打造全球首家核酸疫苗智能化研发基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呼和浩特市实施了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科技企业“双倍增,双提升”和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全覆盖”(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成果清零,研发活动全覆盖)专项行动。目前已实施 “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12项。
4月17日,“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和“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点位通过自治区科技委审议,推荐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目前,呼和浩特市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全市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成果“三清零”企业166家,共拥有企业研发中心370家。
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呼和浩特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和浩特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