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生态画笔勾勒宜居愿景

——75载砥砺奋进之呼和浩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篇

●本报实习记者 若谷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

秋天的呼和浩特,清风送爽、风光正好,正是运动好时节。

因为一场比赛而爱上一座城。前不久,2024大青山超级越野赛、2024敕勒川草原半程马拉松赛相继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多年来不断发展、提档升级,途经的敕勒川草原也一路见证着呼和浩特的生态变迁。

参赛者们一路穿越敕勒川草原、野马图村文化广场、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平顶山营地,一路上路过茂密的森林、崎岖的山脉及蜿蜒的乡间小径,呼和浩特用最美的景色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水平运动员选手,绘就“人在画中行”的绝美画面。

“奔跑途中满眼都是绿色,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值得来呼和浩特一趟,这里风景优美,美食众多,文旅服务到位,以后还会再来。”来自大连的参赛者张佳佳说。

然而,20年前的大青山前坡却是另一副“面庞”:树木稀少,河水断流,土壤沙化、一片荒芜。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

“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如今的呼和浩特市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大青山脚下的甲兰板村有一片闲置已久的撂荒地,村民们说起这片地连连摇头,“种啥都不行”是大家给它的一致评价。如今,这里却变身成了集露营、烧烤、文艺演出、露天电影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露营地,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凭借着大青山美丽“颜值”赚得盆满钵满的大大小小的休闲露营地近十家,这些休闲露营地无一不是“看得见山、摸得到绿”。

“过去咱们山上啥也没有,光秃秃的,风大了还飞沙走石的,怪吓人嘞。”水磨村村民李永刚回忆起过去,感慨良多,“咱们这地方土质不好,还缺水,撂荒地一片接一片。”

李永刚告诉记者,随着大青山前坡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村里人的日子也跟着一天比一天红火。“前些天,山里的野狍子和野鹿跑到咱村口的露营地找吃的,还跟游客玩了一会呢。游客说从没见过野生动物,下次来呼和浩特还要来咱这玩。”

砥砺奋进75载,大青山前坡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再到“网红景区”的华丽蜕变,是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瞄准绿色、低碳,创新思维、路径,绿色发展蹄疾步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天更蓝了。呼和浩特市累计完成11.2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并网淘汰燃煤锅炉46台,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今年,截至9月10日,呼和浩特市优良天数合计204天,优良天数比率80.3%,PM_2.5平均浓度37微克每立方米。

水更清了。呼和浩特市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2万吨增加至66万吨。完成雨污混错接管网改造118处,城区已建成污水管网1496公里、雨水管网1765公里、再生水管网360.58公里,完成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1—5月份,5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目标考核要求,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限值。

土更净了。呼和浩特市完成52个黄河流域“清废行动”问题点位整改。呼和浩特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完成废旧农膜回收337万亩,年度回收率达到83%;启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试点工作,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呼和浩特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控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

城更绿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呼和浩特9个旗县区均被纳入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实施范围。截至今年5月中旬,呼和浩特森林面积达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78%,草地面积达83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41%,湿地面积达57万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绘就美丽青城新画卷的征途上,呼和浩特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