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婧姝)“多亏有了长期护理保险,让我照顾老伴儿轻松不少,真是太感谢了。”9月6日,家住赛罕区合林村的韩大爷在接受护理机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后激动地说。
韩大爷的老伴儿郭大娘,两年前因脑梗留下后遗症,右侧肢体功能障碍,双下肢活动不便。经过两年的康复护理和自理能力训练,郭大娘已经能在他人辅助下进行床椅转移,关节活动度范围逐步扩大,关节挛缩畸形有所缓解。
“我身体不好,照顾老伴儿有些吃力。得知可以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后,便让儿子了解了情况,进行了申请。2022年通过评估,当时老伴儿失能等级被评定为职工重度一级,每月可享受护理服务费1050元。为减轻我们的照护压力,护理机构工作人员选择上门服务,并为老伴儿量身制定了关节肌肉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能力功能训练照护计划,帮助延缓功能衰退。目前,老伴儿的状态好了很多,真心感谢工作人员。”韩大爷告诉记者。
为了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老有所依”,自2020年被列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第二批试点城市后,2021年8月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人员的保障效果逐步显现,享受失能人员待遇人数不断增多,失能人员生存质量明显提升,家庭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幸福感不断增强。
“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以来,累计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15555人,累计待遇支出17234.58万元。辅助器具租售服务自2023年12月落地实施以来,受到失能人员一致好评,已配送家用电动护理床1093个、浴厕轮椅1113个、手动轮椅823个、护理垫24493片和纸尿裤45491片。”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不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化管理,加强基金监管,持续提升失能人员评估水平,精准识别保障人群,提高制度保障效能,在规范定点护理机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标准、转变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特色品牌,为失能人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撑起失能人员健康“保护伞”,助力“宜养”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