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展商提升 展区上新 展台联动

——第二届链博会看点前瞻

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11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与首届链博会相比,今年链博会有哪些新亮点值得期待?链博会将如何助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新办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看点一: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 “链式”思维更突出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介绍,在展台分布和展区设置上,本届链博会更加突出“链式”思维,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

“我们将‘链’味贯穿链博会筹办的全流程各环节,帮助每一家展商充分理解链博会的理念,即链博会不是展销商品,而是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链博会不只关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展商之间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张少刚说。

链博会将如何促进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于毅介绍,截至目前,展会已为超过600家参展企业和大量已注册专业观众精准匹配了5000多条需求信息。展期未至,已经有很多中外企业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

第二届链博会上,预计会有100多个境内外观展团组和专业观众团到场。“我们将根据不同国别、地区和行业团组实际,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展会参观线路,灵活多样地组织洽谈活动;同时,协助来自国外的专业观众到地方和企业参观考察,全方位促进企业交流对接。”于毅说。

看点二:参展企业数量增长约20%

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

据介绍,截至目前,有600余家中外企业确认参展第二届链博会,参展企业数量比首届增长约20%。境外参展商占比从首届的26%上升到本届的32%,参展国别近70个,其中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到50%。

“与首届相比,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分别增加42%、46%和70%。预计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商学界嘉宾将参展参会。”张少刚说。

在首届链博会的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基础上,第二届链博会将新设先进制造链展区。

“先进制造链展区将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说,聚焦科技赋能、智能发展、前瞻布局,众多国内外智能制造及先进装备领域领军企业将在这个展区进行展示。

看点三:一个报告、两大指数 “链博智慧”值得期待

张少刚介绍,第二届链博会开幕式将于11月26日上午举行,中外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将发表致辞,进一步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开幕式上还将发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北京倡议》。

“我们在链博会期间还将围绕各链条和展区举办7场主题活动,邀请中外政商学界重量级嘉宾深入交流研讨。此外,展期还将举办各类活动300余场。”张少刚说。

发布“一报告两指数”,也是今年链博会的一大看点。

“我们将发布链博会旗舰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2024》,结合全球供应链发展新趋势,绘制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集成电路等11个重点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图谱;首次对外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与‘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帮助各国政府和工商界更加准确把握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于健龙说。

看点四:联合展台、联合倡议 表达携手合作的共同愿望

“中外企业以联合展台形式参展是第二届链博会的一大特色。”张少刚说,比如,力拓、博世、宝武、小鹏4家中外企业联袂亮相智能汽车链,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携中国供应链伙伴参展绿色农业链,共同讲好中外供应链合作的精彩故事。

据介绍,今年匈牙利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第二届链博会。匈牙利馆以“科技链接”为主题,展示匈牙利的优势产业、特色资源、文化遗产、优美风景和国家品牌形象。湖北作为本届链博会的主宾省,将带来28家代表性企业、70余件展品,武汉、宜昌等9个市州将举办多场经贸活动。“匈牙利和湖北省还将联合举办主题活动,‘主宾国遇见主宾省’将成为一大看点。”于健龙说。

此外,第二届链博会各链条和展区的龙头企业将牵头发起联合倡议。比如,美国嘉吉公司和国内领军企业将携手发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倡议,德国思爱普和中国联通将共同发起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联合倡议。

“链博会的‘链’字具有‘链条’‘链接’的含义。”于毅说,链博会的主题“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体现了办展初衷,就是要链接全球经济,使世界经济效益最大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人。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潘洁)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