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讯(实习记者 吴香凝)1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健全完善制度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卫生健康委、住建厅、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和成效,并就下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推动温暖工程取得实效、推进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人社厅将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政策性统筹就业和市场就业,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兜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底线;积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和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就业匹配;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欠薪欠保、违法裁员、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研究出台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多措并举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农牧民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障,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工作;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巩固“同审统办”改革成果,扩大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场景;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风险防控体系,严防基金“跑冒滴漏”。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引进区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扎实推进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全区医疗高地;深化京蒙、沪蒙、辽蒙、津蒙等跨区域医疗合作,构建与区外高水平医院对口协作机制,覆盖全区44家公立医院,实现群众“家门口看名医”。将做强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实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晋位升级专项行动,为全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蒙医医院制定“一院一策”晋位升级方案;打造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以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分批建设39个自治区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高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全区所有涉农涉牧旗县,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让群众在基层也能预约上级医院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同时,开展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推出20条举措,广泛推行1次挂号管3天、“我是党员我陪您”全流程导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举措,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将重点抓好供热期间的精准服务,充分利用居民室温在线监测系统,精准开展日研判周调度,实时掌握各地供热运行情况;严格落实供热服务专线、“双管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不断规范供热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供热经营许可制度,建立供热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制定供热企业考核评价办法,重点从供热质量、供热服务、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供热企业进行考核评价,依法清退屡次不整改和考评结果连续不合格的企业;指导盟市完善能源保障、供热保障金、应急保障补偿等相关制度,‌为供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持续探索“精准供热、按需供热”新模式,推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市等5个盟市持续开展智慧供热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全域智慧供热示范点,尽快试出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全区推广;同步研究制定自治区智慧供热标准,加快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实现“源、网、站、户”全链条智慧管理。同时,探索建立计量供热收费、管理和宣传体系,逐步实现“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目标,打造节能、舒适供热新格局,推动全区供热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将持续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转型发展,有序推进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具备县域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全覆盖的能力,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拓展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对区域内其他养老机构的技术指导、互助协作、实训示范等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做到统一设施标准、统一基本服务、统一功能设置,支持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毗邻建设,将专业服务延伸至村级养老服务站、邻里互助点、农村牧区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优先为本区域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服务转介等服务。推动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牧区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村庄规划,按照实际需求和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