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技艺具有“自然美”“意境美”“线条美”“整体美”的风格与特征,崇尚自然简约,善于用线条造型和不对称构图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充分表现出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传统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今年,传统插花技艺成功入选呼和浩特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报实习记者 刘艳霞 文/图
一只青花瓷瓶,几支挺拔的竹子,再搭配几朵素雅的菊花,一瓶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很快就呈现在记者眼前。据传统插花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廖容琦介绍,她自幼喜爱中华传统文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喜欢上了插花这门艺术。廖容琦师从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委会主任、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郑青,通过多年的学习,让她对传统插花技艺逐渐有了深刻理解。
廖容琦说:“传统插花艺术不同于现代西方插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传统插花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变其天然姿态,而是顺乎花枝的自然之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讲求以花传情;善用木本花材,以线造型;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寄托情思;注重将花材与花器、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
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廖容琦的插花技艺越来越精湛,精心创作有《小雪》《古画仿插》《龙腾盛世》等多个优秀插花作品。其中,节气插花作品《小雪》深受插花爱好者喜爱,作品使用了柿子、南天竹果、松枝、枫叶、枯枝等花材,其中柿子和南天竹果给人以温暖与希望,让人油然而生“小雪有清寒,家人相伴暖”的幸福感。
“插花作品的创作,要根据不同的场景、环境来构图,包括花器、花材、颜色等选择,要有寓意、凸显意境美、整体美。我们常说一花一叶一器皿,其实是在通过传统插花作品,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眷恋。”廖容琦一边展示她的插花作品,一边介绍:“中国传统插花已有几千年历史,植物的枝、叶、花、果、根都可以作为花材,插花时还要选用适合作品主题的容器,有瓶、盘、缸、碗、篮、筒这六大器皿,还会添加一些配件,如灵芝、如意等模型与中国结组合于作品中,从而达到点明主题、烘托环境的效果。”
“太美了,如同一件艺术品一般!”“方寸之间尽显雅致,一个插花作品便能将东方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看着各式各样的插花作品,大家由衷地发出赞叹,不禁升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花艺,在花艺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廖容琦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外,还通过各种公益活动、讲座及展览,为花艺爱好者讲解传授插花技巧和传统花艺内涵,积极开展花材衍生品、花器衍生品的研发工作。
“传承传统插花技艺是自己的一份责任,我要把中国传统插花工艺带上世界舞台。”廖容琦坚信,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中,传统插花技艺这门手艺一定会传承下去,不断萌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