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吴香凝
一个小舞台,两人唱起来,一块手绢、一把小扇,唱的是九腔十八调,演的是千军万马来……
“过去演出条件比较艰苦,没有剧场,没有舞台,地上铺块儿地毯就叫舞台了。演出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刮风、下雨、下雪这样的恶劣天气,不过看到群众不顾恶劣天气等着看我们的二人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最好的二人转唱给观众听。”在安秀珍看来,无论是简陋的演出条件还是恶劣的天气,都抵不过观众的一句喝彩、一阵掌声,她说:“当演出得到观众的认可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受父亲的熏陶,安秀珍打小就喜欢上了二人转。“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总唱二人转的小帽、大口落子,我感觉挺好听的,就跟着一起唱。”说起往事,安秀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人们总会叫我给他们唱一段,我也不害羞,站在人群中就唱。”正是儿时的懵懂热爱,让安秀珍在唱二人转的路上走过了40余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二人转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讲究说、唱、伴、舞、绝,从17岁考入哲里木盟吉剧团,安秀珍每天几乎都是在排练厅中度过的。“因为热爱,即使每天排练再辛苦,心里都是甜的。”安秀珍说。在不需要排练的日子,安秀珍也没有闲着,她会来到排练厅看别人唱,反复琢磨:“我可以做到他唱的词我今天不会,但是明天我也能给它背下来。”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从学员到演员再到传承人,舞台早已成为安秀珍心中的圣地,容不得半点瑕疵。2003年,二人转《错中错》获全国第十一届东华杯世界人口日汇演表演铜奖;2005年,二人转《铡包勉》获通辽市“蒙古王杯”第七届科尔沁艺术节最佳演员奖;2008年,安秀珍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光荣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她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与传承二人转艺术的最好见证。
“二人转的传承创新,归根结底是要靠更多年轻人参与。”对此,安秀珍积极开办二人转表演艺术班,培训学员百余人次,为二人转的传承保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台上唱戏,台下做人,只有不断传递正能量,才能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安秀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