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艳芳
呼包鄂乌区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和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23年12月11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便让呼包鄂乌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今年年初,呼和浩特立足推动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都市圈规划》,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多点突破。呼包鄂乌四市根据人口变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予以同城政策同等待遇。完善“呼包鄂乌优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四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四市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和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实现互认;四市户籍老人入住呼和浩特的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呼和浩特现行床位运营补贴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优惠政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打造“1小时铁路经济圈”,公交化、常态化运营四市高铁动车组,提升优化既有呼包鄂乌城际动车组开行效率。完善“2小时公路经济圈”,推动开行呼包城际公交。截至目前,呼包鄂乌区域已建成京藏、京新、包茂等高速公路和110国道、210国道、209国道等干线公路,基本实现了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2小时公路经济圈”。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区域公路网和铁路网,加快推进枢纽建设,打造现代化物流体系。
根据新修订的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指数值为163.72,比上年增长36.84。这表明,“十四五”以来,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由于呼和浩特与包头地域相接,合作潜力无限,因此呼包两市同城化深入开展各领域合作,便成为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2023年12月26日,呼和浩特与包头签署了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确定了2024年两市协作重点推进事项,共达成涉及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旅、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服务、就业社会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协同等14个方面的60项具体合作事项,两市交通、科技、发改等12个部门也分别签署了各自领域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呼包两市搭建“线上+线下”便民通办渠道,在市本级政务大厅设置“呼包通办”窗口,在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开设“呼包通办专区”功能模块,同时启用“跨域通办专窗”,实现远程实时视频会商。此外,呼包两市签署《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合作协议》,以数字化、信息化为驱动,持续强化数智赋能,优化服务质效,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交易数据一网尽览,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扩大数据共享范围,健全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进一步释放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价值。
同城化发展,交通一体化至关重要。在推进同城化发展中,呼包两市通过公路、铁路、航空的互补优化,合力打造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呼和浩特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包头机场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实现两市航空通达性的整体提升;加快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推动呼包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打造半小时快速铁路客运圈,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服务能力;加强两市间公路网互联互通,推进多个重点公路项目建设,谋划储备多个公路项目,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公路网;开通两市市区和毗邻旗县间城际公交和定制客运,整合公共交通出行支付结算体系,推动两市公交、地铁、城际公交一卡通用,实现城际客运同城化发展。
呼包两市积极组建产业联盟,两市发改委签署了《产业合作领域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共同在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乳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领域组建若干产业联盟,在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固链延链上下功夫,着力在实现两市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民生合作领域,呼包两市在建立教师培养发展共同体、职教发展共同体、优化两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等六方面合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医保异地直接结算体系等五方面合作;在就业、社会保障方面,在企业用工信息共享、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等业务同城化办理、人才档案同城化管理等六方面合作。
抱团发展,相互赋能。根据新修订的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23年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指数值为163.72,比上年增长36.84。这表明,“十四五”时期以来,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四市正在从打基础、建机制、寻突破的协同发展阶段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未来必将充分释放一体化发展强大优势,奏响协同发展“最强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崭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