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

搭建人才共享平台 打造招才引智高地

●本报记者 宋向华

8点30分,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席建春已到岗。“应聘之前,就听说这里能解决吃住问题,入职后发现这里不但伙食好,每个月还给发餐补。4人间的宿舍,卫生间干湿分离,而且住宿费一个月才60元。”入职3个月的席建春说。

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业务经理院鑫说:“这两年,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提前介入,牵线搭桥,不论是校园招聘还是社会招聘,总能招来我们所需的人才,让我们逐渐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产品研发提供了保障。只要新入职员工有诉求,我们都会尽力解决。为了让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我们实行导师双岗制,工作中,有专职导师传授岗位技巧;生活中,有导师随时帮忙解决日常烦心事。今年,我们还享受到了就业见习、人才储备补贴这类的人才政策红利。”

据了解,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扶持行动,对入区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及人才引进鼓励政策,为“六大产业集群”企业申请新引进硕博研究生一次性人才奖励资金,为中小微企业申请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补贴资金,为企业发放就业见习及人才储备补贴。同时,针对储备期满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足额缴纳社保的企业,按留用人数给予1年社保补贴。

今年,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该公司计划将工作站建起来、用起来,准备引好才、用好才,让人才链补强产业链。

近年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坚持政策引领和优质服务双轮驱动、引聚培育和科研转化一体联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以最强“智慧大脑”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自从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同以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帮前帮后,让我们能够依靠国内高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检测平台,深入研究企业课题。前不久,企业的《绿能驱动的分布式非金属复合基集储热电池系统和装备》项目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自治区决赛中,拿到了优秀奖。”内蒙古耀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文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落户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围绕《绿能驱动的分布式非金属复合基集储热电池系统和装备》项目,建设实验室、试验厂房。目前,厂区基础设施初具雏形。

搭建人才共享平台,服务企业,实现招才引智共赢。2024年,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共申请就业见习基地47个、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基地24个,全年共为220人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为企业储备高校毕业生200人。截至目前,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3家,建立企业科学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3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人才3643人,共柔性引进技术专家80人次。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