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云静)12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与呼和浩特市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双方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2025年重点合作事项进行了安排部署,围绕构建中关村科学城算力服务支持保障机制、支持完善产业生态建设、促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落地、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6项合作共识。
包钢对海淀区给予呼和浩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海淀区始终站在服务国家战略高度,时刻保持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演进的敏锐性,持续扩大已有发展基础和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海淀区与呼和浩特市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是推动京蒙协作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联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具体抓手。特别是合作实施的“京数蒙算”智算产业园、并行算力基地、华著智算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解决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算力自主自强,探索了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新路径。两地密切合作交流以来,深切感受到海淀“走在前、作示范”的大区担当和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呼和浩特将进一步加强对接交流,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双方在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园区交流协作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共建共赢,共同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张革对呼和浩特市领导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牢牢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战略布局、坚持区域协同,聚焦前沿理论、底层技术、算力、数据、场景应用全链条发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要素聚集高地和产业集群高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双方签署共同打造“两小时创新圈”合作备忘录以来,两地交往日益密切,在人工智能产业等关键发展领域,深度发力推动要素融通、资源互通、服务畅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希望双方着眼长远发展,各扬所长、优势互补,接续发力夯实合作基础,共同探索产业协作、教育合作、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推进深入合作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海淀区领导岳立、程培衡、唐超,呼和浩特市领导刘继英、曹志、朱建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