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有证有承诺 品质信得过

呼和浩特:全力打造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先行区

●本报记者 云艳芳

隆冬时节,走进土左旗阿勒坦农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成熟的草莓、小番茄摘下,进行分拣、装盒,最后把印有二维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贴在包装盒上。公司销售部负责人唐朝琳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承诺达标合格证,市区的许多客商对他们的产品认可度更高了,尤其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订单日益增多,公司销售收入增加了15%左右,所产果蔬实现了卖得出去、卖得上价。据土左旗农牧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人王芳介绍,土左旗作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农产品基地,目前全旗21家符合要求的企业、合作社已经全部执行该项制度,同时旗农牧局为12家种养殖个体发放电子合格证打印机,鼓励散户常态化开具。

对于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积极作用,新城区的草莓种植户程永强深有体会:“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三年来,我们产品越来越受认可了。尤其过节时,消费者都要求把合格证贴到包装上,这样就代表购买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不仅对消费者负责,对我们也是一种约束监督和鞭策”。

记者从市农牧局了解到,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先行区,在180家三大主体生产的五类产品常态化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基础上,以构建“一站点,两样板,三提高”为重点模式(即:建设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扩大出证范围,打造超市、学校索证样板和屠宰场索证样板,加强准出准入衔接,提高生产主体出证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索证的规范性,提高准出准入衔接能力),多措并举,积极打造承诺达标合格证先行区,为自治区全面推广达标合格证制度进行先行先试。

今年,市农牧局积极与市场监管和教育部门对接协调,联合印发《呼和浩特市2024年持续打造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先行区实施方案》,形成监管强大合力。并积极开展联合调研、座谈、检查等活动,探索推动市场环节常态化查验、留存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形成倒逼生产主体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消费者查验留存的良好格局。

为不断扩大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社会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营造生产主体自觉开具、规范使用合格证的良好氛围,在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学校三个主要流通环节进行宣传推广。

为了保障合格证先行区任务落地见效,市农牧局争取自治区先行区资金33万,市级匹配资金22.5万,高效保证了全市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要求,重点压实细化监管员、协管员、生产主体责任,将先行区各项任务“细化到月、分解到数、明确到人”;为方便较为集中的生产主体和小散户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在9个旗县区共打造27个合格证服务示范点,配备打印机200余台、农兽药残留速测仪25台,真正做到农产品上市前批批检测、批批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同时,加大了检查执法力度。今年,市县两级农牧执法部门把承诺达标合格证出证专项检查列入了工作重点,有效推动合格证制度的落实。据悉,自打造合格证先行区以来,全市180家开具主体共出具打印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104330张,涉及种植业产品304721.6吨,畜产品451174.4吨,水产品2098.6吨,进一步提升了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对标承诺达标合格证先行区任务,针对合格证制度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总结经验做法,制定对策措施,为承诺达标合格证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探索可行模式。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