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悦
前不久收听了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制作出品的三集广播剧《历史的回响》。这是他们首次以AI技术科技呈现的一部广播剧,其录制的最大难处是机器人的AI呈现,还要二度创作重新录制。为了配合AI技术科技的运用,广播剧的剧本创作也别开生面,颇有创意。编剧讲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中国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同行游历的故事,他们游历的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两位历史文化名人穿越两千多年,来到今日的呼和浩特,这虚构的故事充满奇幻想象力。他们的探访重点在于解读北疆文化,让听众更深刻地了解北疆文化的内涵,并且为此全力投身于弘扬北疆文化,为建设呼和浩特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欣赏了这部广播剧,深感其主题意义深远,剧中设计有传统名人文化和哲学家的关注,对主题意义进行了提升,可见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广播剧中,苏格拉底和孔子到过呼和浩特的昭君博物院、盛乐古城、老牛湾,每到一个地方,就展示该地方的文化特点。例如两位文化名人和有关学者在老牛湾见证了长城和黄河牵手的地方。黄河和长城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分界线、隔离线,又是在冲突中融合以及友好往来的汇聚线。北疆文化中的长城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两位文化名人和有关学者还在被后世称为“草原第一都”的盛乐古城进行了探访,他们高兴地看到古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多样性,以及由此发生的灿烂文化得到完整稳定的交流与传承的现象,促进了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文化的深入融合。并且,见微知著,引人深思,从北疆文化延展到中华文化甚至世界文化,兴衰更替间有哲理,传承迭代中有精神。
广播剧《历史的回响》的导演刘明霞根据多年拍摄广播剧的经验,认识到广播剧是一种融合表达,交融着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故事性等多个维度的艺术形式,好的选题与好的主题是前提与基础,还要有好的故事和人物的配合。而这些在剧本中已经有了全面的体现,导演和制作广播剧团队的任务是创造艺术,好的艺术就是好的声音。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是形象的声音,是声音的形象,处于媒体融合时代的广播剧,从传播效能看,其审美特性需要现实的鲜活感、历史的丰厚感、叙事的亲切感、表达的共情感、声音的个性化等等。刘明霞把创作重点放在“声景艺术”上,努力打造“以声动人”的艺术魅力。
刘明霞及剧组演职人员用了一年时间,精心打造出它的艺术性,她充分调动演员芒来、马智聪、魏大鸣、徐乐、巴特尔、泽民等著名配音演员的艺术功力,努力用声音塑造人物,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与今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刘明霞在最初排练中发现,古今中外的人物混杂在一起很容易造成混乱,破坏审美格调。于是,她向大家反复强调这部剧的整个叙述特点是“冷静”二字。按照这种要求,演员表现的历史人物就更富有历史感,而现实人物则更显真实。这样,这部广播剧的声音层面、意义层面以及要表现的事物层面,就呈现出为审美服务的符号体系,清晰而鲜明生动,从而满足了听众的审美需要。
广播剧《历史的回响》 团队所进行的艺术创新活动取得很大的成功,这部广播剧播出后引发呼和浩特地区听众的热烈反响,他们称赞这部剧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成绩,是一部优秀的广播剧,他们为此更加深爱自己的故乡,更加热爱博大精深的北疆文化。
自去年以来,青橙融媒创作了不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广播剧,深受广大听众的喜欢,希望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本土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