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图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推动非遗传播,发展非遗体验,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非遗中国年”“春节元宵节庙会”“非遗年货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二人台、剪纸、秧歌、脑阁、面塑、皮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及传承人互动体验,让非遗浸润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2024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呼和浩特市推出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组织各旗县区开展非遗集市、社火庙会、文化惠民、展览展示等非遗相关系列活动50余项。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市累计接待游客407.82万人,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63亿元。
对折、裁剪,一把把小剪刀如鱼得水,一双双小手妙剪生花,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年5月,回民区海拉尔西路街道办事处奔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剪刀飞扬 创意启航”主题活动,为文明社区创建添色彩。
2024年11月14日,强基工程——“文润北疆 艺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赛罕区金地广场举行。由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级文联组织艺术协会的志愿者们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共同为大家呈现了一台歌曲、舞蹈、戏曲等众多艺术门类交融的文艺演出。在演出现场的另一侧,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创作剪纸、进行手工编织等文艺展示,这些生动的艺术实践吸引了众多群众围观。
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百千万”示范阵地打造工程,创新拓展文明实践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十五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质增效。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66个,打造各类服务基地和服务点120个,建设“文明团结超市”1368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行文明实践“夜间模式”、假期模式、共享模式,开展“强基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次,打造了“青春young益”“曲韵颂党恩”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打造了3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围绕反对大操大办、抵制高价彩礼等主题开展“青城有爱‘杏’福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和移风易俗主题志愿活动等1000余场(次),培育孵化“山歌唱响新思想”“四眼井”宣讲团等移风易俗工作品牌,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