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 通讯员 云利俊 施少宇)新年伊始,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科技城百强榜(2024)》,首府科技城荣耀上榜,位列38位,比2023年度上升6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进入百强榜的科技城。这是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科技城是城市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区域。2018年,呼和浩特市在新城区鸿盛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呼和浩特科技城,占地面积22.65平方公里,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为主导产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创平台、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多年来,呼和浩特科技城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2023年,呼和浩特科技城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高于全自治区75个百分点。
2023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优化调整实施方案》,成立呼和浩特科技城经济开发区,划定为三类工业园区。2024年1-9月,呼和浩特科技城经济开发区总营业收入实现65.6亿元,同比增长151%,产业发展潜力突出。
2024年,新城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城”目标,按照“1+3”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科技城承载能力,不断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拓宽创新路径,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持续推动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实现“管委会+公司”专业化运营,签约项目81个,累计盘活低效用地882亩、闲置楼宇近100万平方米,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工作加速推进。呼和浩特数据标注基地挂牌运行,获批自治区首家数据要素产业园,成功引进百度、抖音等知名数字企业100余家。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科技领军企业2家。10家规上企业实现“三清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功打造“蒙科聚”科技城创新集聚区,航数科技成功发射国内首颗省级卫星“青城一号”,创新名片更加亮眼。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科技城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达388家,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已引入陈十一、蔡晋生、乔立红、欧阳明高、冯黎明等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拥有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或新型研发机构62家,远超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要求(20家)。建设、落地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机构。创新体系完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所在盟市增长水平189.45个百分点。
为提升首府科技城创新能级、产业能级,呼和浩特市抢抓新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契机,将科技城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探索建设新时期新型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打造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创新圈”“中关村科学城—呼和浩特科技城”双城产业圈,实现跨区协同联动战略支点等角度支持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未来,科技城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之核,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西北地区科技创新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