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会生)2024年,呼和浩特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网络,拓展形式载体,开展好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工作,深入促进文明校园创建提质升级,全力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风尚,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聚焦机制协同 搭建育人平台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会议12次,印发工作要点,制定《呼和浩特市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由市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发改委、关工委牵头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宜学城市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均取得了积极成效,打造了“弘扬雷锋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雷锋学校打造、“e路护航 陪伴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蓝盾护蕾”“青苗计划”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让心向阳”心理健康教育、“小手拉大手·七色光”志愿服务、“青城石榴籽在行动”民族团结教育等特色工作品牌,各部门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聚焦活动载体 传递榜样力量
呼和浩特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道德实践活动。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结合开学第一课、清明节、国庆节等节点,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提升等活动2000余场。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推选宣传活动,选树2024年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00名、自治区级新时代好少年4名,组织“好少年讲好故事”事迹宣讲活动70余场。举办“童声诵北疆 奋进新征程”全市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和“文化润童心 美德我传承”全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主题情景剧展演活动,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11名选手在全国语文朗读大会上获得全国总冠军、全国特等奖等荣誉。
聚焦教育主阵地 增强品牌效应
呼和浩特市健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学校领导班子、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和优美环境建设等方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逐级遴选新城区苏虎街小学等两所学校拟申报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举办文明校园“立德树人少年时 五育并举展风采”“爱青城 向未来”“让心向阳 陪伴成长”等主题活动30余场,开展文明校园风采展示和媒体宣传100余次。
目前,全市有253所市级文明校园、39所自治区文明校园、两所全国文明校园。打造47所雷锋学校,开展“学雷锋、育雷锋、做雷锋”主题实践活动1000余场,组建家长、教师“雷锋护学队”600余支。争取各级支持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城区、乡村学校少年宫124所,开设各类社团400余支,开展课后服务、寒暑假志愿培训、家长学堂等活动近5000次。
聚焦共治共建 净化社会环境
呼和浩特市对标对表中央文明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制定呼和浩特市任务分工,每月开展工作培训和档案考评、实地督导,完成问题整改900余处。围绕当前社会存在的青少年焦虑抑郁、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热点问题,推进中小学“护校安园”工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电竞酒店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等新业态管理、“千师访万家”等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发现并整改校园周边烟酒彩票销售、非法出版物销售、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不安全隐患等问题370余项。
立德树人,花开有声。呼和浩特市将继续坚持培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拓宽活动载体,深耕文明沃土,着力培育时代新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