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访清水河县委书记张科灵

●本报记者 梁婧姝

“清水河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清水河县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清水河县委书记张科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就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工业强县,张科灵表示,清水河县将聚焦打造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抓改革、促发展。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构建以现代化工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为优势、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一优一特色多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清水河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巩固提升“一区四园”发展格局,推动以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主体,引领带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能源资源绿色低碳产业园高质量全面发展,力争2025年创成内蒙古自治区二类工业园区。强化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推动土地供给保障改革,探索建立以县域丰富的风光资源与其他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互济置换机制。深化招商引资改革,紧盯“六大产业集群”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平台+科研院所+高校”联合攻关模式和“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高校+企业”技术攻关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体系改革,创新集中联合勘验机制,推动“拿地即开工”。

就怎样因地制宜推动文旅优县,张科灵说:“清水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全面整合好汉山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黄河、长城沿线文旅资源,推动南中北三大文旅片区、五大文旅精品路线提档升级,高品质建设首府南部黄河长城文化旅游带。创新‘管委会+文旅公司’运营管理机制,推动5A级旅游景区规范高效运行。”

就如何因地制宜推动生态富民,张科灵介绍,清水河县以“八大富民”产业为抓手,持续深化“国企+村集体+农户”等10余种联农带农机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标准建设“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清水河县将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张科灵说。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