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近年来,大学东路街道党工委紧密围绕“一老一小一新”三大核心群体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通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志愿服务网络以及深化校社合作等途径,精心构建了一个集助老、扶幼、亲新于一体的温馨服务圈,力求服务直达“家门口”,温情深入“心田里”。
聚焦“一老”,街道致力于构建全面细致的老年关怀体系。通过强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增设棋牌室、电视室、健身区及阅览室等多功能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健康监测、午休小憩及兴趣培养服务,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文艺演出、红歌传唱等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携手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定期举办义诊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更是成为关爱行动的桥头堡,组织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困难老人,提供心理慰藉与生活帮助,并联合多方力量开展防骗、安全教育,全方位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呵护“一小”,街道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蓝图,精心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推出“乐享桃园”“明和同心”等党建特色项目,为未成年人营造充满乐趣与知识的成长环境。强化家校社联动,依据儿童成长特点,设立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及亲子阅读空间,促进亲子互动与共同学习。利用假期开设“托管班”,融合红色教育、阅读分享、艺术创作等活动,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生活。此外,建立特殊困境儿童巡访机制,精准帮扶,助力其健康成长。
服务“一新”,面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街道创新实施“党建+治理+服务”综合模式,打造“红蜂驿站”,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包括休息、饮水、充电、阅读、应急物资共享等,解决其日常所需。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关注其特殊需求,在极端天气下及时开展慰问,传递温暖与关怀。鼓励并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其“流动网格员”作用,通过“随手拍”反馈安全隐患,积极响应居民需求,实现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此外,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组织,扩大覆盖面,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权益保障与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