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诈骗也有 “春节档” 四种骗术要警惕

本报讯(记者 安娜)日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春节防骗指南,详细揭露节日期间可能遇到的多种骗术。

机票、车票退改签诈骗:出行途中的“陷阱猎手”

春节出行高峰,交通票务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不久前,新城区塞外康居的王先生购票时,在网上找人代购火车票,按要求提交个人信息后,他收到看似真实的抢票成功订单截图,转账支付票款和100元劳务费后却惨遭拉黑。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常以内部团购票、专业抢票软件为幌子发布代购广告,所提供的火车票照片可能是用“火车票合成器”制作。同时,航班改签、取消骗局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会发送虚假的航班延误、取消短信,一旦拨打短信中的电话,便可能陷入诈骗陷阱。遇到此类情况,务必拨打航空公司或铁路12306官方客服电话核实,通过官方渠道办理退改签业务,切勿轻信陌生来电、短信,退票、退款无须输入密码和验证码,更不能先行汇款。

网购订单异常诈骗:网购狂欢里的“隐藏暗箭”

春节网购高峰,网购订单异常诈骗也随之高发。日前,呼和浩特市民赵女士在某网站购买行李箱,网上付款不到30分钟,就有自称卖家的人来电称“因系统升级,之前交易失败,需重新下单”。卖家详细询问赵女士之前交易使用的信用卡号、有效期等信息。随后,赵女士收到网购刷卡动态码,并在通话中告知对方。挂断电话后,赵女士意识到不妥,登录网银查看,才发现信用卡被划走3999元。

警方提醒:网购时代,订单异常退款、产品质量问题退款等成为骗子诈骗新伪装。无论是网店商家还是网购买家,切不可轻易将账户名、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泄露给他人,切勿轻易登录非官方网站提供的网页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行操作。遇到陌生来电主动提供服务,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需及时联系官方客服,核实情况后再进行处理,且相关资金操作务必在官方交易平台进行。

积分清零骗局:年末积分的“温柔陷阱”

积分清零骗局同样在春节高发。近日,市民张女士收到手机积分即将归零的短信,点击链接后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结果被盗刷1000元。日前,家住金熙嘉园的唐先生收到某银行短信,提示积分已满,建议点击链接兑换积分,否则逾期清零。唐先生点击登录链接,发现网站与平日登录的银行官方网站有差异便没有继续操作,随后拨打96110进行咨询,才知登录了钓鱼网站。

警方提醒:市民收到此类积分清零短信,要看清网址,切莫轻易输入银行卡、姓名、密码等隐私信息。有业务办理需求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切莫轻信不明短信链接。

节日红包诈骗:抢红包时的“甜蜜诱惑”

春节期间,各平台抢红包大战拉开帷幕,虚假红包诈骗也再度来袭。诈骗分子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散播链接,以免费领取现金红包为诱饵,一旦点击,受害者会被要求关注微信号或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导致个人信息被收集,银行卡被盗刷。

警方提醒:正规微信红包点击就能领取并自动存入,索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抢。点开后须跳转到其他网站,或要求先加关注、分享等才能领取的红包,涉嫌诱导关注和窃取信息,不能抢。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红包”链接,不使用非法途径获得的微信红包封面,也不要利用抢红包外挂软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