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文明创建“多点开花” 齐心共筑美好家园

●本报记者 杨彩霞

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气神;一个时代的价值观。

迎着暖阳,漫步公园,市民在长椅上聊天、跳广场舞、孩子们嬉笑玩耍,“红马甲”不时劝导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呈现出一派幸福和谐的画面……说起变化,在赛罕区居住了十多年的市民杨向东侃侃而谈:“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人们素质也越来越高,心情也好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自2011年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结合小区实际和居民需求进行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2024年,呼和浩特市改造老旧小区229个,解决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502个。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9公里、口袋公园215个,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整体面貌,补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短板,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市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一辆轿车侧翻起火,冲上去紧急救人的马玉彬、仝伟;曾主营汉堡的西餐厅老板杜一伟将信用看得比金钱还重要,主动闭店为会员退钱……无不诠释着“青城好人”的模样。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厚植文明土壤,传播文明理念,倡树德育新风,是呼和浩特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的成熟实践。

2024年,呼和浩特市共选树内蒙古好人、青城好人37人,新时代好少年104名,入选“中国好人榜”1人。组织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德耀青城”等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基层宣讲、好人见面会等活动180余场,推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公共场所共计1900余处。

文明培育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呼和浩特市深入开展“文明有约 青城共赴”“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青城十礼”等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4800余场次。推出公益海报、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450余个。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有我”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等5000余场次,让文明浸润群众心底,融入城市血脉。

“大家都参与到文明创建当中,我们的小区才会更加宜居和谐,我们非常乐意参与进来,也非常认同。”近日,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开展市民公约宣传教育活动。居民张红梅说:“小区张贴了很多居民文明公约,社区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我们也会向家人和邻居宣传,让身边居民都投入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贡献自身的力量。”

2024年,呼和浩特市依托“青城之光”理论宣讲团、理论学习轻骑兵开展诚信宣讲1800余场。重点打造“‘诚’就美好青城”诚信宣传工作品牌,刊发相关报道1800余篇(条),在中央和自治区媒体报道相关稿件340余篇。创排演出二人台小戏《一诺千金》等诚信主题剧目19个,演出230余场次,举办诚信主题书信征文、演讲比赛等各类诚信教育活动3000余场,刊播公益广告1250余小时。

青城美,最美是文明。如今,呼和浩特市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魅力、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生活因文明更美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