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婧姝
2023年,呼和浩特成功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2024年,呼和浩特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2025年,呼和浩特将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申建……近年来,呼和浩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积极贡献力量。
呼包鄂乌一体化破局提速
“如今,有往返呼和浩特和包头的动车真是越来越方便了。”谈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变化,在呼和浩特市上班的包头市民刘世浩感慨不已。以前,他开车上下班往返呼包两城,单程需两个多小时,随着呼包两地动车的开通运营,两地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呼包同城”在他心中“具象化”。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呼包鄂乌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打造“一小时铁路经济圈、两小时公路经济圈”目标,公交化、常态化运营四市高铁动车组,提升优化既有呼包鄂乌城际动车组开行效率,推动开行呼包城际公交,推进S43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区域公路网和铁路网。
从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2023年12月26日在呼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到2024年12月7日以“凝心聚力谋发展 合力推进一体化”为主题的第八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在呼召开,呼包鄂乌一体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四地加强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保等多领域合作,逐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增长,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加速融入京津冀经济圈
2024年,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北斗大厦。“基于京蒙合作的政策导向,我们希望把北京国电高科的科技优势带到呼和浩特,力争一年内建成自治区卫星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内蒙古天启星联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轩介绍。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经贸合作项目只是首府加速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的缩影。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凭借产业场景优势,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进京津冀地区重点投资项目68个,投资额1229亿元。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倍增计划”,通过与北京市海淀区签订“两小时创新圈”合作备忘录,打造京蒙协同创新平台,成功落地“京数蒙算”智算产业园等示范性项目,并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吸引北京高端人才与科创项目入驻,形成京蒙创新合作生态。此外,呼和浩特市企业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北京地区的创新主体展开合作,累计合作项目超过50项,新增13家院士和专家工作站,聚引39位两院院士、216个高层次团队,并与131家区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龙头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增至15家。对外开放激发更大活力
首发TIR国际卡车班列、全区JSQ商品汽车班列,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20列,同比增长140%;开通航线211条、通航城市93个,旅客吞吐量超1300万人次;“呼和浩特—莫斯科”货运航线开通,白塔航空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全面推开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协作,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2024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实现226.67亿元,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20列,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呼和浩特持续激发对外开放活力,全力打造面向俄蒙欧的对外开放圈。2025年,呼和浩特将加速对外贸易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建成投用明品福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农联国际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家家悦冷链物流项目,打造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空港物流枢纽、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打造北疆国际枢纽港。建设“天津(秦皇岛)—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分拨中心,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地合作,开辟国际联运通道。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打造JSQ班列出口基地,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50列以上。
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
2月5日,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就如何推进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提出明确要求。
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廖雁渝表示:“围绕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我们将持续优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布局,推动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区港联动、落地加工、易货贸易等业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提质增效,提高中欧班列运行质效,加快打造自治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呼粤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和跨区域数据要素流动交易合作机制,深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脉络,强化同黄河流域等毗邻省区通力合作。推动京蒙合作扩面升级,引进‘京资’‘京技’‘京师’‘京医’,送出‘绿品’‘绿数’;制定‘十五五’京蒙全面合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精准招引投资项目,加强产业园建设;联动海淀区打造‘两小时创新圈’和双城科技产业圈;深化与北京院校合作,推进医疗项目建设;促进旅游、农畜产品发展,加快建设智算产业园。共同创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国家级呼包鄂硅晶新材料及光伏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首府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