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艳芳
2月1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的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内,18条生产线满产运行,工人们在井然有序地操控着生产设备,一盒盒牛奶经过装箱、码垛后进入仓储库房;在物流运输环节,一辆辆装满牛奶的运输车辆,正在整装待发,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乳制品保质保量的市场供应,伊利集团全国各地的工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识别关键岗位,对现有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全面满足生产运营需求,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接受记者采访时,伊利呼和浩特市奶源区域经理王一正坐在数字化中控大厅的电脑前,眼睛紧盯着不断跳动闪烁的数据。“这些数据详细记录着各个牧场的牛奶产量、奶牛状态以及每一辆运输车辆的实时位置与状态信息。”王一说。
前端合作牧场的养殖、运营情况是王一重点关注的。“伊利结合行业难点、痛点,以牧场实际经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开发了功能先进、应用高效、覆盖全面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让牧场养殖、管理实现了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这套智慧系统也成为伊利服务牧场养殖和牧场管理、运营的一把‘利器’,让原奶供应稳定充足。”王一说。
奶牛养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是实现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据了解,2014年至今,伊利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合作牧场奶牛平均年单产提升43%,达到10.7吨。
伊利每天有超过1000条不间断的原奶运输线路,日均运行里程近20万公里。如何以最优化方式将原奶及时运送至工厂进行生产加工?
伊利积极探索创新,运用数字化AI技术自主开发了“原料奶物流管理系统”。该系统仅需30秒即可完成一次原奶急运调配线路运算,实时提供动态最优解决方案,提升了市场供应链的迅速响应能力,使物流业务效能提高13%。
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这套系统的优势作用更加显著。王一指着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奶罐车运行轨迹介绍:“我们现在只需要通过系统提示做好协调工作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交给这个‘超级大脑’。”
春潮涌动,万物竞发。伊利集团已全面开启了赶订单、忙生产模式,力争实现全年首季“开门红”,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