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首府推进文旅商融合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杨彩霞)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新亮点,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打造祖国北疆重要的“旅游四地”。

太极湾中冬韵浓,碧水如镜映苍穹。薄雾如纱,红霞满天,夕阳的余晖与天边的晚云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江面上,冰层如镜,远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树木银装素裹,一片静谧祥和。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的美景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024年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发布,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呼和浩特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创建的第8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美不胜收的老牛湾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呼和浩特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构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现代文明之城”建设日臻完善。全域旅游格局不断健全,重大项目、重大品牌成功创建,整体构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创建了两家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创建老牛湾黄河大峡谷5A级旅游景区。今年,我市将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出台《呼和浩特“一廊两轴五带”文旅产业空间发展规划》,同步制定《呼和浩特市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基础设施、产品线路、标识系统三大提升计划,推出高山草原游、文博集群游等产品体系。启动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2024年8月22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观人数达35万,为历届之最。

编制《呼和浩特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成功创建4家国家一级馆……近年来,呼和浩特“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成型,文博发展成效显著。文物保护制度日趋完善,出台《呼和浩特市长城保护条例》等制度。争取上级文保专项补助资金超3.3亿元,实施金刚舍利宝塔砖石雕刻等数字化保护及应用等175项文物保护项目。

今年,我市将推进“博物馆之城”和“雕塑之城”建设。加快《呼和浩特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2025—2035)》审签印发,编制《呼和浩特雕塑之城建设规划(2025—2035)》。举办“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等展览,实施呼和浩特通史展、公主府基本陈列展提升计划,举办全国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交流会暨文创大集等活动。依托丝绸之路公园现代文化轴打造内蒙古雕塑艺术中心,举办第二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精心策划“守望北疆”系列主题雕塑展。

2022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先后举办13场演唱会,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超410万人次,总花费超58亿元。冰雪场景靓丽呈现,成功创建马鬃山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呼和浩特欢乐冰雪节等大众冰雪活动好评如潮。节庆经济蓬勃发展,昭君文化节、恼包生态音乐节等文旅活动火爆出圈。

2月6日,呼和浩特市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会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我市要继续发展演唱会经济。以打造“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建设为引领,实施“演艺之城”建设行动,培育演唱会经济。除了组织好刘若英演唱会,还将积极争取周深、汪苏泷、张韶涵、刀郎、周华健、小沈阳等明星在我市举办演唱会。继续发挥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音乐节品牌效应,引导国内知名乐队、内蒙古自治区顶流乐团参与演出,争取“月月有大明星、周周有演唱会”。放大演唱会的“长尾效应”,让“一时火”变为“长久火”,使城市热度持续“保温”。大力发展“演出+旅游”,把“音乐粉”发展为“城市粉”,促进文旅消费,提升城市形象。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