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燕
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商品种类极大丰富、消费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各个行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首府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紧贴民生关切,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持续发力,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助力提振消费信心。
商家在用计量器具是否依法进行强制检定、是否超过检定周期,商家是否使用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有无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深入美通、福海兴等集贸市场开展民生计量守护行动,严厉打击集贸市场计量违法行为,保障市民公平购物。行动中,执法人员重点对集贸市场内的公平秤设置是否规范、水产品和海鲜销售区域在用电子计价秤铅封状态及检定等进行检查。检查的同时,执法人员引导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要求市场主办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市场管理职责。
在“精准计量护民生”工作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市营造公平有序消费环境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谋实绩的生动写照。
过去的一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优化公平竞争秩序质效提升行动,坚定不移优治理、强韧性、护公平。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呼和浩特市重大政策措施会同审查工作指南》,对以政府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应审尽审,对49件新增政策措施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通过“纵向立体执法+横向协同治理+失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的方式,打造执法为民的“铁拳”品牌,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共查办食品、计量等民生领域案件2460起。
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首府“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提升消费环境”的目标定位,行为民之策、结惠民之果,坚持统筹综合执法“稳秩序”,大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为呼和浩特发展带来新动能。
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在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方面实现新突破,培育工作指导站,引导企业建立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打造具有首府辨识度的执法品牌。创新“内融外联”监管模式,以包容审慎的“刚柔并济”,深入开展民生领域综合执法行动,提升价格、计量、广告、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效能,更好打造“服务型”执法模式。工作中,将尽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坚决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对持续保持良好信用的企业无事不扰。进一步加快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推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优化执法方式,体现执法温度。完善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执法流程,坚持事前普法、事中说理、事后释疑,引导当事人自觉履行处理决定、改正违法行为。
探索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加强与司法、检测机构、消费者组织等的配合互动,全面推动市场监管领域消费诉求办理提速、提质、提效。加大“诉转案”力度,形成“在投诉中找案源,在线索中查违法,在查处中维权益”的良好态势。
加强直播电商监管。严厉打击编造虚假信息、夸大产品功效、刷单炒信、违法广告等行为。推进电子商务经营者“贯标工程”。强化政企协同监管,与平台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持续强化广告导向监管。依法查处损害国家尊严和利益、妨碍社会公共秩序、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虚假违法广告,维护广告宣传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消费者在哪里,市场监管就在哪里。下一步,首府市场监管部门将着力营造安心、舒心、省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源源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