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看看经开区如何念好“节水经”

净水厂一景

运行员正在巡检中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2月19日,记者走进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净水厂采访,正在巡检的运行员张波一边查看仪器仪表一边告诉记者:“每隔两小时我们就会巡查一次,重点查看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反馈快速处理,确保每一滴流出的水安全。”

记者采访得知,这里的水源取自引黄入呼金海调蓄水库,经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后,达到企业用水标准,供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使用,供水能力达5万吨/天。为了保障园区用水,经开区全面推进地下水置换工程,进一步优化园区水资源配置结构,护航企业发展。

华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进行地下水置换的企业,该企业一、二期全部满产后,企业就出现了水压不稳、供水不足问题。

“2024年3月,随着经开区净水厂投产运营,解决了我们的用水问题。”该公司综合保障部部长郭磊说:“现在,我们这里用水主要有三处,一是通过地表水提取纯水,清洗硅片;二是用于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喷淋所需;三是用于冷却设备,一般使用中水。目前,除中水外,其余都使用地表水,从反馈情况看,水压稳、供水足,而且,水质也达到企业要求。今年,企业将加大中水使用量,待经开区高品质再生水厂投产时及时替换地表水,在降低地表水使用量的同时,还能优先使用再生水,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

随着招商项目不断落地,园区企业需水量大幅增加,经开区多点发力,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文章,今年,将适时启动净水厂二期建设,力争达到10万吨/天的供水能力,为企业加快落地投产创造有利条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