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艳芳
新春一跃,万象更新。作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套的奶源基地——优然牧业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早已吹响了开工“集结号”,详细部署了复工复产重点工作,并组织全员开展安全生产学习,开足马力忙生产。
在牧场全智能无人牛舍内,记者看到一台台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奶牛悠然地生活其中;在挤奶厅里,奶牛在转台上依次排开,机器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挤奶作业,挤出的鲜奶经过制冷储存、检测合格后,在规定时间内直供伊利液奶加工厂。
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自治区级重点民营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2024年,种业业务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长寿、抗病”特殊性状基因检测“育种1号芯片”,筛选准确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出中国排名前100名种牛57头,中国在美注册排名前20名种牛14头,特别是包揽了中国TOP20种牛前8名。草业业务完成了优质苜蓿选种选育挂点攻关项目,头茬苜蓿产量提升50%,武威基地玉米青贮亩产突破5吨。饲料业务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反刍动物减碳增产饲料“绿牧优加”、草原羊专属饲料“牧恒优”。畜牧业务全年平均单产超40公斤的牧场有31座,特别是涌现出以通辽、阜新为代表的全年平均单产超过43公斤的高单产牧场。经过多年深耕,优然牧业已成为首府种业龙头企业。
优然牧业只是呼和浩特市众多民营企业中的一家。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出台系列举措、凝聚各方力量,耐心护企、细心惠企、精心兴企,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如今,民营经济日渐成为首府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截至2024年末,全市经营主体发展到42.6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3.57万户,个体工商户27.03万户,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5.3%。从科技创新看,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90家,其中民营企业529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9.66%。
呼和浩特市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实在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24年6月,成立了重点民营企业党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建立以党建引领为导向、联企服务为重点的民营经济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同步完善市、旗县区两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丰富常态化交流形式,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围绕“六大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领域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库,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发挥“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作用,上线“促进民营经济服务工作站”“金融服务专区”等专区服务,办理诉求746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
出台《呼和浩特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加强诚信建设兑现政策承诺、推动民营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等8个方面,推出29条硬核措施;围绕“专精特新”相关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商标质押融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开展政策培训,指导帮扶企业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11个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区,闭环办理企业开办、变更、纳税等全流程业务;聘请企业服务专员,全天候解答企业咨询,服务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和服务保障;政务服务事项98%实现“一网通办”、78%实现“全程网办”,753项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20个高频事项实现“智审慧办”,205项实现“呼包通办”,214项实现京津冀呼“区域通办”,158项实现全国“跨省通办”;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238个,平均精简申请材料60%,压缩办理时限75%,持续简化企业开办流程。
当前,呼和浩特市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将持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推动开展“六个行动”,持续抓好产业升级、消费提振、深化改革,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将继续以营商环境之优,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不断优化服务,在政策落地、难题破解、资源对接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当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护航者”,让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