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丽霞)连日来,为有效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越冬安全,防范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现象,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联防联控,构建起一张严密的候鸟保护网。
巡护监测,织密候鸟“安全网”。呼和浩特市林草部门扩大候鸟越冬的巡护监测范围,提高巡查密度。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集群活动区、候鸟越冬地、迁飞停歇地等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护监测。日前,组织越冬水鸟监测队,对呼和浩特市5个监测样区,包括:托克托县污水处理厂、土默特左旗海流水库、大黑河千岛湖、大黑河七圪台不冻河、大黑河石人湾湿地的鸟类聚集栖息重点区域,开展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监测到越冬水鸟6目6科12种,约7万只,其中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天鹅等。
部门联动,奏响护鸟“协作曲”。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联合市场、网信、农牧、邮政、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精心组织谋划,统筹安排部署,2024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深入组织开展了“网盾行动2024”打击整治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联合执法行动。行动期间,各部门累计出动执法巡护人员1139人次、车辆210台次,监督检查各类场所273处,查办案件3起,收缴野生动物30只、野生动物制品33件,没收违法所得0.02万元,罚款2.044万元。
专业救助,点亮候鸟“希望灯”。呼和浩特市各级林草部门全力做好越冬候鸟的收容救助工作。目前,已建立的7家收容救护机构,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员配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制定救护流程,开展迁徙、越冬过程中发生受伤、迷途、病弱的野生动物救护,为越冬鸟类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2024年全年累计救护黑鹳、红隼、赤麻鸭等野生动物170余只。
宣传教育,筑牢爱鸟“意识堤”。呼和浩特市各级林草部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普及鸟类保护的法律法规。针对候鸟迁徙、栖息地周边的特定群体,开展科普宣传。在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旅游区域,通过树立警告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全面普及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全民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