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抢跑春天里 招商马蹄疾

●本报记者 孙岳龙

外出招商考察项目18个,接待来访企业31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

人勤春早,只争朝夕。自呼和浩特市“新春第一会”召开以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全面出击、动作频频,让“投资经开”持续加码,提前1个月完成了一季度招商签约任务,实现了招商引资“开门红”。

签约引进的12个项目总投资145.4亿元,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合成生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其中,苏州清研半导体项目以其行业领先的专利技术备受瞩目,北京映生科技生物水凝胶产业化项目预示着未来细胞工程、基因编辑等革命性技术的广阔前景,上海上氢氢能动力系统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更是填补了经开区在氢能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开发领域的空白……

12个项目成功签约的背后,是经开区“招商人”满满诚意的争取。“招商引资,就是得‘跑起来’。”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兰常青告诉记者,招商团队在外出招商期间,随时变动行程是“家常便饭”,不是在现场考察企业就是在奔赴企业所在地的路上,“想成功招商,就要想尽办法与企业负责人见上面,只要有符合招商条件的项目,无论什么时间,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企业。”

争招商就是争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兰常青告诉记者,在项目招商谋划方面,经开区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坚持“链式”发展思维,在做大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首府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坐标。招商过程中,则充分利用国家级经开区资源,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新路径、新手段,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积极外出招商,强化与各地商协会、工业园区的密切合作,以全方位、多渠道方式找线索、谋项目。

“从与经开区对接到正式签约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现在正在进行厂房设计并即将启动施工。”苏州清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项目负责人杨倩倩谈及项目签约的顺利推进时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从初次接洽到协议签订,再到落地实施,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甚至提前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要素需求,并主动满足我们,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增加了我们的投资信心。在政策指导、项目手续办理以及资源协调等方面,经开区也始终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提供了精准服务,特别是在土地使用、厂房建设等方面,以极高的效率和执行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开速度’。”

招商引资领跑在前,“经开速度”仍在持续。“新签约项目中,浙江海阁堂透皮贴剂项目2月底前已完成基金组建,内蒙古纵横无人机项目的设备已进入厂房,3月开工,钜瓷高级碳化硅陶瓷项目正在进行厂房改造,双杰电气二期项目已经进入土地招拍挂流程……”谈起推进中的项目,经开区投资促进局项目管理科科长商继龙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为重点推动已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经开区实行领导包联工作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干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形成“人人头上有项目、个个肩上有责任”的落实体系,全面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从项目谋划招引、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发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项目有序实施、加快推进。“特别是2025年新建项目主要前期手续力争在一季度内基本办理完成,上半年实现‘应开尽开’。”商继龙说。

招商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以最快行动、最好状态、最实举措招大引强、招链引群、招新引优,招商引资的争先“序幕”已经全面拉开,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未来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