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保过班”没“保”过,能要求全额退费吗?

本报讯(记者 苗欣)“保过班”目前在教育培训市场比较受青睐,学员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往往会约定如果未能通过考试可以全额退款,与此相应的是高额的培训费。那么,考试过不了,培训费真的能退吗?近日,玉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考生与培训机构之间因退费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据了解,原告李某与被告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考出库协议书》,约定由该公司对李某儿子进行全程全面辅导补课及寒暑假补课,并明确载明确保考生能够顺利达到中考出库,若未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数退还全额学费。签订合同后,李某支付了学费15800元及寒暑假补课费3200元。该公司对李某儿子进行了暑假15天补课,未对李某儿子进行全程全面培训,中考成绩公布后,未达到出库分数,李某要求该公司全额返还培训费用。经多次催要未果,李某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债务债权关系明确,李某与该公司签订的《中考出库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依法成立有效,对各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对退费事宜有明确约定,在合同约定的退款条件成就时,培训机构理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退款义务。在培训机构不履行退款义务时,其行为已经构成违约,考生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培训机构履行相应的义务。故李某的退款请求符合合同约定,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全额退还培训费用。

法官提醒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相对方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履行合同。合同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近年来,“保过班”的培训广告屡见不鲜。所谓“保过”就是在培训合同中约定“不过退费”的条款,但实践中培训班的报名者没通过考试要求退费时往往困难重重,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培训机构的教育资质、师资力量、市场信誉、往期学员评价等,多一分了解,多一份保障,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支付费用;消费者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注意保留好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以便后期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报班学习虽有助于事半功倍,但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所谓的“保过班”上,老师的指点固然重要,自身的努力也必不可少,学习没有捷径。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